第28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马文才刚写完策论,正准备回头看一遍,手边的砚台却猛然间朝着自己的策卷翻了过来!
    马文才几乎是本能地扑了上去,用身体挡住了自己面前的文章。
    那砚台砸到他的手臂上,将他的白衫染尽墨色,可他却顾不上整理自己的狼狈,而是去检查自己的卷子有没有沾上墨痕。
    好在只是卷子的一角沾上了几滴,并没有污了卷面。
    这么大的动静,几乎让所有人都抬起头来看向马文才这边,马文才不解地抬头看向贺革,没有从他的眼中看出抱歉,有的只有深深的担心。
    马文才一瞬间懂了这是为什么。
    他心中一暖,面对着恩师担忧的神色,缓缓摇了摇头,又抱拳微微一礼。
    他不是不知道这篇策论交上去会如何,也不是不知道这篇策论会引起什么样的风波。
    可谢举和傅异已经答应他“天子门生”将是他的囊中之物,策论的水平已经没有了意义,重要的是他想写什么。
    这有可能是他很长一段时间里、唯一有机会写出自己想法的时刻。
    见马文才坚持,贺革叹了口气,转过了身去,继续巡视其他考生。
    这只是其中一段小小的插曲。
    马文才是甲科第一,有充裕的时间思考、落笔、检查,甚至可以应对差点泼墨的困境,可其他学生却不见得都是如此。
    许多学子只不过是抬起头看一眼,发现没出什么乱子,就又低下头,专心于自己的策论。
    但这其中不包括马文才不远处的褚向。
    实际上,褚向抽到的签也不是很好。
    不是说那策论无法写,而是这枚签文的题目实在和他平时表现出的气质和性格完全不符。
    这也是为什么谢举在看到那枚签文后就建议褚向换掉的原因。
    但褚向在考虑再三后,还是为了成绩没有选择这么做。
    此时他的策论已经写了一半,但由于一些原因,其实他写的很是艰难,而且写着写着就会出神。
    写到瓶颈的时候,他总是反射性地抬起头看看马文才,正因为如此,他看到了马文才的毅然决然,也看到了贺革的担忧犹豫。
    看到了马文才的以身护文,也看到了贺革的无奈转身。
    褚向低下头,看着自己面前的锦绣文章,蓦地一咬牙,突然将它伸手揉了个干净,抛掷一旁,重新拈起一张纸,提笔疾书起来。
    褚向这样的举动实在是冒险,很多人都已经将自己的策论写到了尾声了,他才刚刚开始写,时间急迫之下,褚向也没办法选择更沉稳大气、适合策论的隶书,而是用一笔苍劲有力的行书匆匆书就。
    等到收卷的锣声响起时,褚向才勉强完成了自己的策论,丢下笔时,他只觉得自己背后潮湿冰冷一片。
    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出一身冷汗。
    收卷的学官一张一张的收过文卷,待到了褚向这里,竟站住脚走不动了。
    褚向的俊美一直是惊人的,但他懦弱又畏缩的气质总是让人忽视他的俊美。
    可现在坐在案后阅卷的他,犹如拂去了灰尘的宝石。
    挺直的脊背像是苍松般高洁,一双眼睛里更是闪动着让人无法直视的熠熠光辉。
    浑如剑豪亮剑杀人,美人持美行凶。
    另一头的学官见同僚不动,疑惑地喊了一声。
    刹那间,仙人的法术像是被破解了一般,刚刚那个耀眼到让人无法移开目光的褚向消失了。
    递上试卷的,依旧是那个温和的、毫无锋芒的学生。
    抱着卷子的学官像是梦游一般将卷子交予了厅上主座的几位考官,看着那张墨迹未干的试卷,突然很想夺过来看看,看看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谢举无意将一场考验持续好几天的时间,所以所有人交了卷后并没有走,只是留在原地等候最终的结果。
    甲科一共也没有三十个人,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后也就刚刚二十出头,三位阅卷官分别是谢举、贺革和大中正派来的一位中正官,三人皆是德才兼备的智士,阅卷的速度也不慢。
    谢举一边低声和左右讨论着手中的卷子,一边在策论上写写画画,注上自己的意见,再交予另一个人。
    三个主考官都看完后,才会决定是乙还是甲,再将卷子放在归类的那一边。
    所有甲生安静地在席下等候,看着不知是谁的卷子被讨论、选择,最后放在一边。
    于是乎,右边的卷子越堆越高,左边却没有一张。
    很快的,他们意识到右边便是没有任何希望的乙类,紧张之色越来越深。
    这样阅卷阅了有七八张,终于出了一篇让三位主考官产生争议的策论,在谢举听从另两位主考的意见后,他斟酌了一会儿,在卷上写了批语,放在了左边。
    坐在第一排的孔笙、虞舫等人不可避免地伸长了自己的脖子,好似那样就能看到卷子是谁的,然而最终也只能失望地重新坐正。
    随着卷子一张张被批阅,终于到了马文才那张沾了墨迹的卷子。那墨点太过明显,想不注意都不行。
    贺革叹了口气,先行看完那篇“论士”,这才转手递给了中正官。
    那中正官接过卷子,才看了两行,就惊讶地抬起头来,无措地看了贺革一眼。
    “这……?”
    “看完吧。”
    贺革点点头。
    “抛却观点,文采不错。”
    那中正官满脸冒汗地看完那篇幅,几乎是不敢停顿地双手向谢举递上。
    后者好奇两人的态度,接过马文才的卷子一看,突然笑了。
    “到底是年轻人!”
    谢举素来以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事自得,来当阅卷官其实是大材小用,他原本以为马文才和大部分人一样,只是用耸人听闻的开头来博取考官的眼球,可待他继续看下去,表情却越来越凝重,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待他完全看完,再次抬起头来,眼中已经是一片复杂之色。
    “这篇策论,我无法批判。”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卷子放在左边。
    “只有陛下能对它批示。”
    抽气声突然响起,想到那张卷子上的墨迹,众人都用既羡慕,又好像理所当然地表情看向坐在首位的马文才。
    然而阅卷还未结束,贺革怀着对马文才的深深担忧,又拿起了一张卷子。
    看到卷子的抬头,他笑了笑。
    “论战。”
    这是一个很刁钻的题目,尤其在现在这个时候。
    只是当看到策论上明显没有见过却又有些眼熟的笔迹时,贺革微微愣了下。
    会稽学馆里所有的甲生都是他亲自教导的,每一个人的字迹他都熟悉无比,甚至教导学生的书法也是他的课业之一。
    这么耿介特立的文字,甲科里只有傅歧“兴致”好时能写得出,但也没有这般潇洒。
    贺革看向卷子的署名,不敢置信地抬起头来。
    第218章 群情激奋
    若论整个学馆里的学生书品谁最高, 毋庸置疑是写得一手好字的祝英台。
    祝英台的笔意华美,带着一丝随性和浪漫,是时下士人最爱的那种风格。
    但书法这东西, 有时候更看重的是格局。
    一个人的性格很多时候能从字迹里看出来,所谓“见字如见人”, 并不是一句虚话。
    学馆里一直觉得褚向是个中规中矩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用的是一笔横平竖直的隶书。隶书由篆书简化发展而来,属于一种公文文字, 沉稳有余,却不为士人推崇,褚向的隶书虽好, 却很少得到别人的赞赏。
    这时候,用隶书的大多是刀笔吏。
    但如今这一笔行书, 却已经让贺革有了惊艳之感。
    行书之美, 在于千变万化, 妙理无穷,一个性格古板懦弱之人, 是不可能写得好一笔行书的, 如今褚向的文字,正因为写就匆忙,没有像往常那样保持着每一笔画的平直与匀净, 而是偃仰起伏,轻重缓急,极尽变化之能事。
    若不是署了名, 他又亲自监考,谁能想得到这是褚向的字?
    直到这个时候,贺革才想了起来,褚家本来便以善书而著称,家中无论老幼妇孺,还未提箸,便先提笔。
    褚向擅几种类型的书法,一点也不奇怪。
    再望去,这一篇《论战》文字犀利,气质刚毅,配上这变化多端又苍劲有力的行书,让人一望,便觉得有一股森森的求战之意迎面而来。
    “……胡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
    “……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
    他是不是小瞧了自己的这位弟子?
    若是他印象里的褚向,这一篇“论战”应该写的是如何“止战”,而不是“求战”。
    如何使天下“停止纷争”才更适合这个“老实人”的性格。
    更何况谢举是朝中的主和派,今日谢举是主考官,写这么一篇东西,是很难取巧的。
    “馆主?”
    一旁的学官见贺革捧着一张文卷不动,善意地提醒了下。
    贺革回过神来,将手中的卷子递与谢举。
    策论虽写的精彩,文字也颇为漂亮,但贺革却对这篇策论并没有报什么希望。
    从马文才,到莫名起了变化的褚向,都让这位馆主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怀疑自己是不是对自己的学生关心太过不够,竟没有发现他们的思想里还有这么危险的东西。
    卷子刚被递上,谢举就眼前一亮。
    马文才那篇策论格局开阔立意高深,无奈他的字却并不出彩,但也正因为字不出彩,更让人将所有的心神放在了他的文章上。
    褚向的策卷,还未见其文先望其字,颇有先声夺人之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