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物税和役制在向货币税过渡,户丁税也在向土地税过渡。
    而且国库由于得到了更多的役银,来年会有更多的资本发展其他产业和学院。
    “桂大人之前,是被朕调去内阁了是吧?”虞璁头都不抬的看着奏折,又从头再看一遍,心里反复的咀嚼思索。
    “是的,陛下。”
    “这样吧。”虞璁大致懂了其中的用意,抬头道:“朕封你为经部左侍郎,但官抬一品,同样有尚书之誉。如何?”
    之前桂萼的力量被他着手削弱,以至于如今跟张璁心怀不满,也没有办法。
    但是现在重新给他尚书级别的待遇和重视,恐怕朝堂中又会不一样。
    严嵩也好桂萼也好,这政堂里还就是得留着两兽相争,搅活一池子的水。
    如果朝廷上下都太平无事,那他们所有人都会集结合力,来怼自己这个皇帝了。
    ——把矛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政治智慧之一。
    “谢——谢陛下!”桂萼没想到这么快就会得到重用,忙不迭跪下行礼。
    虞璁拿着他的奏折,指节不紧不慢的敲着桌子。
    “但是,在经部中,有一条红线,你是碰不得的。”
    有些话,说明了也无所谓,免得又生是非。
    “王守仁,不是你可以非议的人。”
    因为你不配。
    第33章
    从正月的假期过后, 虞璁就有个意外的发现。
    好多官员的脸上都喜气洋洋的,明显不是一般的有干劲。
    虽然这跟朝廷额外发了笔奖金有关系, 但绝对还有其他的原因。
    皇上琢磨来琢磨去, 很快想到了问题在哪里。
    王守仁来了啊。
    这王老头虽然还是老学究的做派, 平日不收礼不营私,但是没事儿就广开门庭讲学, 在能控制秩序的情况下也允许庶人进来听道。
    正因如此,他就像一颗定心丸一般, 在无声的安抚着朝廷里各类信仰心学的官员。
    而且由于他做了经部尚书的关系,近几个月来对经部的反对之声也越来越小。
    如果是现代的话,徐阶大概抢着想当王老师班里的班长了吧。
    虞璁虽然被王大人一圈弯弯绕绕的讲的有点迷,但偶尔有空也会带着鹤奴去听听顺便吃个茶。
    鹤奴平日私下里嬉笑玩闹没个正形, 一到王大人府里就乖得跟见着自家爷爷似的。
    这大概就是知识的力量吧。
    后来发现皇上也隔三差五过来的官员越来越多, 君臣的关系莫名的就好了不少。
    大部分人都是看破不说破,仿佛在和皇上一起保守着同样的秘密。
    当然谁也没胆子说出去——万一就掉了脑袋呢。
    那天从云禄集回来之后,陆大人去了趟王大人府里, 说了皇上请他钓鱼的事情。
    这不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王守仁一拍巴掌,还给陆大人多塞了包点心,第二天一吃完午饭就笑呵呵的去了。
    这头虞璁巴不得有王尚书来陪自己摸鱼, 也正好能喘口气,不被那些朝臣们用各种事情烦死。
    黄公公唤宫人备好了鱼竿鱼饵, 鱼饵里还特意剁了虾茸,生怕哪里照顾的不周到。
    两人在太液池旁边绕着走了一会儿,挑了个又能看见宫阙楼台, 又树荫舒展的地方,就差请个弹琵琶的在旁边唱小曲儿了。
    等皇上一落脚,鱼竿甩进水里,还没等聊完六部里谁又娶了个小娘子,杆儿就又动了。
    这回有黄公公在,哪里敢让皇上被溅的一脸水,直接就手脚麻利的帮忙捞鱼了。
    一钓上来,竟然是一背鳍上串着三根红线的鲤鱼。
    黄公公在看清那三根红线的时候愣了半天,颤巍巍的把鲤鱼给捧了出来,拿给皇上看。
    虞璁瞅了一眼,笑道:“谁这么闲得慌,还在这鲤鱼的背上栓了根绳子?”
    “皇上!可不得了!”王守仁一见着那鱼,连自个儿的鱼竿都管不上了,直接两三步就走到黄公公身边,喜笑颜开道:“这鱼,是从天津游过来的,朝觐天子的!”
    黄公公也是头一次听见传说中的祥瑞之物,忙唤宫人搬个官窑彩陶大缸来,又舀了清澈的湖水,把这鱼老爷给小心翼翼的放了进去。
    皇上见他们两一惊一乍的,好奇道:“红线总不是人串上去的,能有什么讲究?”
    “皇上,您可有所不知,这天津过年的时候有个讲究,就是放生。”
    这鱼儿啊,在腊八那天放生的时候,背鳍上要串一根红线,就当是个纪念了。
    如果第二年这鱼儿又能被人钓上来,就已经吉祥的代表了。
    坊间有人相传见过身上三根红线的鲤鱼,可真能钓上来的,恐怕没有几个。
    虞璁听了半天,又瞥了眼缸里带着三根线悠悠游动的鲤鱼,忽然想了起来——这不是冯骥才《俗世奇人》里讲过的风俗吗,还真有这么一回事?
    ——难道自己还真的是所谓的,天命所归?
    王守仁向来喜欢钓鱼又钓不着鱼,此刻能见着这么一新鲜事,也开心的跟个老小孩似的。
    君臣几人闲聊几句,又坐回去钓鱼。
    鹤奴知道皇上闲不住,就跟小厨房里多叮嘱了几句,把下午茶老远的提了过来。
    糕点牛乳还有昨儿在大顺斋买的点心,切的摆的都精致好看。
    王守仁从前见着皇上的时候还有些拘谨,如今熟了也亲近了许多,天南地北的聊了下去。
    大概是老臣老朽这样的自称太绕耳朵,虞璁索性让他都以你我相称,不必拘谨于死理。
    不过这称呼一时难改,毕竟说习惯了。
    这宫里知道皇上想钓鱼,还特意备了舒服的躺椅。
    虞璁那边的鱼篓没一会儿就满满当当,让他甚至怀疑佩奇喜欢自己是不是因为对食物的兴趣。
    难道就因为我上辈子姓里带了个虞?
    随着阳光角度的偏移,方才的树荫渐渐转换了方向。
    两个人都懒得动弹,索性聊着天晒会儿太阳。
    这晒着晒着,皇上就慢悠悠的睡了过去。
    他梦见现世的父母朋友,梦见了繁华的街道和摩天大楼。
    他梦见自己在大学城里找着从前最喜欢的那家火锅店,手里还牵着陆炳。
    直到淋漓的雨声传来,小毯子被缓缓的盖上,他才朦胧的睁眼,发现自己刚才窝着睡着了。
    如今已是春天,小雨来得快去的也快,清润如酥。
    王守仁身边的鱼篓还是空的,老头儿正披了个蓑衣帽子,还在出神的望着太液池的湖面。
    虞璁看了眼在给自己撑伞的鹤奴,吩咐其他宫人也不必淋雨,都撑着伞别淋着了。
    他凑近看了眼两人的鱼篓,忽然开口问道:“王大人在想什么呢?”
    肯定又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类的遐思。
    王守仁半晌没说话,只慢慢的从记忆中抽离,才复开口如实道:“想我爹我爷爷了。”
    春雨下得淅淅沥沥,遥远的湖面上泛起了云雾,像是模糊了光影一般。
    湖水特有的清润气味和柳枝的草木气息混合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宁静。
    虞璁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安静了下来,听他继续说。
    “我爹那年考了状元之后,便盼着我也求取功名,好一起光宗门楣。”
    “从前他叱责我不务正业,我便中了举人,二十二岁时去考了进士,连着两次都没有中过。”
    皇帝愣了下,心想王大人文采不差,这考不中,有部分都得怪他有个状元的爹吧。
    杨廷和也好,王华也好,这当爹的如果混的太好,儿子哪怕文藻华丽,那都容易被考官避讳,让他们无法高中状元,或者直接落第。
    明朝官场里忌讳太多,连杨首辅的儿子杨慎当年也被诟病,很多人私下议论他高中是因为李东阳漏题。
    ——就杨慎这样的聪明人物,哪里需要靠作弊来博取功名!
    “李东阳当时还笑着跟我说,这次不中,下次也一定会中,不如做个状元赋看看。”王守仁一回忆年轻的时候,眼睛里也渐渐地泛起光芒来:“后来我还没有入朝为官的时候,见父亲天天上朝,就写了篇《帝国平安策》,望他带给皇上。”
    虞璁听到这里,心里一动:“那论策可还在?”
    “什么论策,”王守仁苦笑道:“那时候年轻气盛,写的都是些老掉牙的论调。”
    “我父亲却没有讥笑,而是认真看过之后,再跟我讲哪里不对。”他回忆着慢慢道:“父亲说:“想要建功立业,要有政治智慧,也要有政治平台。”
    这不考取功名就想为国家效力,是不可通的。
    虞璁静静地听老人讲了许久,忽然开口道:“我也想我的家人了。”
    “是啊。可如今已再也见不到他了。”王守仁垂眸道:“若慈父再等几年,如今见我复出入宫廷,恐怕也会含笑欣慰吧。”
    “如今,我也老眼昏花了。”
    毕竟岁月,无可回首。
    正在感慨伤怀之际,王大人的鱼竿忽然猛地沉了下来。
    这一回王守仁手忙脚乱的站了起来,忙不迭的往回拽:“鱼!终于有鱼上钩了!”
    黄公公忙凑过去帮忙,一边拽线一边感慨道:“好沉啊!老奴看是条大鱼!”
    “嚯!可盼着了!”虞璁笑道:“王大人可要请我喝一杯啊!”
    “自然自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