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贵妃还期望着能回到过去,只是,当娘的,小心翼翼的对着儿子时,她就该明白,那已经是再无可能,面对李鸿渊的冷淡,苏贵妃再次的垂泪,然而这一次,李鸿渊半点反应都没有,这让苏贵妃的心直坠谷底。
    因为李鸿渊昏迷在先,为皇贵妃祈福在后,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将敏襄公主那件事情给压了下去,对睿亲王以及苏贵妃的恶劣影响倒是减弱了不少,然,对于皇贵妃,苏贵妃做不到理直气壮,想让皇贵妃彻底消失的强烈想法,她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因此,苏贵妃的精神压力没有减轻,反而更重。
    李鸿渊进宫的目的,其实还是秦淑妃。
    建造符合要求法坛,至少都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而如果不顺——这件事必然会有人捣乱,涉及范围太大,李鸿渊也不敢保证每个地方都万无一失,而且现在是冬季,某些地方根本就不适合大兴土木,如此,就很难说要等到什么时候了,所以,就算计划的事情在顺利的进行,其他的也不能不做,万一,法坛好了,她却撑不到那个时候,就未免太冤了。
    没多说,只是将那枚特殊的玉佩拿给秦淑妃,“烦请淑妃娘娘片刻不离的带在身上,三日后,本王会见她一面。”
    秦淑妃慢了半拍才明白李鸿渊的意思,浅笑着接过玉佩,只不知是掩藏得太好,还是对于皇贵妃“占据”自己身体的事情全然不在意,或者说对皇贵妃很信任。
    刚出甘露宫,李鸿渊撞见了来“探望”秦淑妃的魏贤妃,眼神毫无波动的从她身上掠过,就跟一朵花,一棵树,一堵墙从他眼前闪过一样,不留半点很急,脚步未缓,保持着不变的速度,径直的离开。
    魏贤妃看着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拽紧了帕子,神情莫名,如果原本是不甘与思慕,那么现在,就滋生了浓烈的恨意,因为被无视,因为求而不得。
    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转眼到了腊月。
    第443章:年关至,战事起
    说起来,这中间的时间其实也没多久,因此,八十一处宝地自然是还没择选出来,更别说动工建造法坛了,而这期间,很多事情已经足够发酵了。
    某些人为了阻止这件事情,在乐成帝那里行不通,无非就是想办法弄臭皇贵妃的名声,这是最有效也是最恶毒的方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行之有效的,毕竟,民间对于类似的事情,首先想到就是徭役,再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自然就更加的抵触,所以,这件事情,基本上没有人支持。
    乐成帝高居庙堂,很多朝臣本来就想阻止,所以,民间的情况不会瞒着他。
    朝臣反对,百姓反对,乐成帝的心情可想而知,可是,就因为是百姓,反而还不能像对待朝臣那样惩处他们,而且那么多人,有些事情,想堵都堵不住。
    相较而言,李鸿渊半点异样都没有,这事儿好像与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之前玉佩秦淑妃身上放了三天,李鸿渊准时的又去是见了她,特意提前了一点时间,亲眼目的了秦淑妃到皇贵妃的转变。
    李鸿渊也没隐瞒,直接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皇贵妃能再次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见到儿子,与儿子说说话,自然是非产的开心,而等李鸿渊道明之后,有儿子为自己所做一切的感动,有或能以正常的方式陪伴儿子的心动,但是,最后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渊儿,母妃很高兴,不过,母妃并不想你伤及无辜,尤其是秦妹妹,你要知道,最初的时候,如果她不愿意,母妃不会有容身之地,说不得已经彻底的消失了。
    母妃能以这样的形式存在,已经比太多太多的人幸运,这人啊,要懂得知足,如果太贪心,最后说不得失去更多。渊儿,母妃想要看着你走下去,想要看到你的孩子出生,因为错失了你的成长,更希望能参与他们的,可是,不能因为这样,就剥夺别人的期望,幸福,如果注定不能看到,那也是命该如此,虽然遗憾,也有不甘,却不是伤害无辜的理由。
    不论如何,母妃都希望你能一生顺遂,平安康泰,最关键的是要幸福,这就够了。”
    李鸿渊倒是没对她的说法发表意见,只道“二臣知道了”。
    因此这样,“万民祈福”的事情,就更加不能有闪失。
    现在的局面,李鸿渊也有预料,也已经有应对的方法,只是现在不急,某些人在民间造势,也正是李鸿渊需要的,到最后,参与这件事的人越多越好,自然乐得某些人帮他,还省时省力,到最后,事情逆转,李鸿渊也想看看他们脸上的精彩表情。
    初八,家家户户都熬制腊八粥,宫中同样有粥赏赐,当然,那味道咱就别指望了,而且到了各家各户手上,早就冷冰冰的了,热一热之后,那味道就更不用说了,然而,任何一个官员,都希望有这样一份赏赐,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那份荣宠。
    送到晋亲王府的腊八粥,意思意思的尝一口都未曾,就被李鸿渊让人给处理了,自家热腾腾的,各种各样又香又糯不吃,吃那玩意?
    晋亲王府的东西,那都是最好的,在这上面自然不例外,而晋亲王府的厨子自有精通的菜系,熬制的腊八粥也有各自的特色,最好的料,口味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赞。
    靖婉每一种都尝了一点,暖呼呼的,着人送了足够的分量去骆家,跟宫中送的,肯定不同,做了适当的保暖,不会变味,送去骆家后温度也能恰如其分,入口刚好。
    宫里送来的,骆大人是一口没吃,晋亲王府送去的,倒是喝了两大碗。
    当然,不可能只是骆家,然,靖婉没那么用心就是了,只是,从李鸿渊开府到现在,这可是头一次送腊八粥出去,多少有点稀罕。
    距离除夕是越来越近,虽然依旧暗流涌动,然而,更多的人还是准备着过年,家里再穷,这时候也会比平日更舍得一些,更不要说那些高门大户,总之,冲淡了朝廷内外的紧张气氛,大多数的臣子表示,都能稍微的松口气。
    然而这口气却没松多久,腊月中旬,东北传来八百里急报,启元东北以外的诸部落联盟南侵,在这个大雪封山的当口进犯启元边境,来势汹汹,瞧着完全就不是寻常的劫掠。原本因为在万寿前夕,各国的国书同时抵达启元京城,就引起了众人的疑窦,有着诸多的猜测,同时也进行了防御准备,然而,之后万寿上虽然出了问题,边境上却相安无事,这都过去了一个多月,以为当初多虑了,结果在这个时候来这么一出!
    乐成帝本来就各种暴躁,可以说,这一年从头到尾,就没多少顺心的时候,不幸中的万幸,东北边城有贺将军坐镇,准备充分,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相比较其他人,李鸿渊就没那么轻松,因为他知道这一战的凶险,就算他提前做了诸多准备,但是,也不能百分百的肯定就能反败为胜。
    此时此刻坐在书房,舆图展开,沙盘在侧,而贺识海一脸严肃的坐在他的对面。
    第444章:贺识海回边城
    此时此刻坐在书房,舆图展开,沙盘在侧,而贺识海一脸严肃的坐在他的对面。
    “本王教你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什么想说的?”李鸿渊心里虽然不算轻松,倒也没怎么着急,对于“反败为胜”,信心还是比较足,毕竟,能做的都已经做了,还不能改变前世的局面,只能说明……
    李鸿渊的眼神变得有点幽暗,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一战,他只允许贺将军胜,不接受他战败。思及这一点,李鸿渊觉得他应该还要多做点什么。
    贺识海虽然是个好战分子,喜欢武力,不喜欢脑力,但是不代表他没有脑子,毕竟,有老爹老娘摆在那里,先天条件差不到哪里去,加上这段时间,李鸿渊不留余力的调教,调教到即便不在晋亲王府,贺识海都条件反射的去学,遇到事情也下意思的思考思考,再加上,对于战争,他其实也有点某种野兽的直觉。
    此时此刻,李鸿渊连敌方的大致兵力都摆了出来,如果贺识海还没定点眼力,那么从一开始,李鸿渊就不会培养他,毕竟,培养,那也要有培养的价值。
    显然,贺识海没有让李鸿渊失望,事实上,在边城长大,经历过战事也无数,耳濡目染,就算没有被刻意调教,也不可能是完全空白,所以,此时此刻,自然是看出了东北边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局,而贺识海对启元在东北边境的兵力也万分的了解,说起来是十万,事实上,只有七万左右,三万的空饷,在整个启元军队中来看,这其实不算严重,毕竟,东北军中,老弱病残并不多。
    就算是这样,贺识海心里还是万分的担忧,只是并没有表现出来。
    随后,贺识海不带个人感情的陈述了东北边境的情况,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是危局,但是,从贺识海的言语,依旧能看出他对东北军的信心,不说最后能大获全胜,但是守住东北边城还是没问题的。
    然而,李鸿渊前世时,并非如此,东北军几乎全灭,城池被破,诸部落联盟继续南侵,导致启元的东北丢了不少的领土,贺家更是只剩下贺识海一根独苗苗,而贺识海说的情况,也正是李鸿渊前世东北军的情况,显而易见,情况完全不相符合,到底是贺识海“夜郎自大”,还是这其中存在某些原因。
    李鸿渊一直都倾向于后者,而且最可能的就是内贼,对于这一点,李鸿渊也提点过贺将军,至于结果如果,李鸿渊原本不想多过问,现在大概还是要去注意一下。
    而后,李鸿渊也着实不客气,将前世的事实,以假设的方式告诉贺识海。
    “绝对不可能!”贺识海激动且笃定的说道,声音也不自觉的拔高了不少,只是在对上晋亲王的目光之后,竟莫名的有一种这是事实的错觉。
    “本王只问你,出现这样的局面,问题出在哪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