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时候,贾政气喘吁吁跑进来:“好了,好了,幸亏王爷救了我们了!”北静王一心惦记着史太君许给他的那些秘药,硬是把赵堂官挤开,命自己王府卫兵冲进去赶开锦衣卫们,但是他不知道那些东西本来是在王夫人手上的,一心只往史太君那里挤,便以史太君年高位重,是超品诰命且亡父亡夫都于国有功等理由,硬是保下了蘅芜苑正室免于被抄检。史太君总算没在将近八十高龄上头被人冲撞到面前来,但她历年积蓄下的那些财宝却不能幸免,连嫁妆在内,被连抄带抢,拿走了七七八八。
    宝玉只知道站在地上发傻,贾政也顾不得他,只命鸳鸯等将史太君扶起,好一通安抚劝慰,终于回过气来,但哭得气短神昏,只能躺在炕上。李纨听说不至于阖府缉拿砍头,也不再慌乱怎么送走儿子了,拉着贾兰走到史太君跟前再三开解宽慰。贾环仍旧心慌意乱,只知道抓着贾兰,亦步亦趋的跟着,倒是生平头一次到了史太君榻前,这在过去称得上无上荣耀,但眼下,一个哭的缩成一团的老婆子,满面涕泪交横,唬得半死不活,什么气度都没有了,比街上被大户家丁驱逐的乞婆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北静王还在守着史太君屋里抄出的东西翻检看着像药的家私儿,赵堂官那边早已开始迫不及待的同司员登记物件,西平王则带着宫中内监组成的小分队率先告辞,口称回去复命。贾政没了□□,又被揪出来盘问那些所抄家资内的借券,实系盘剥,究竟是谁行的?可怜的假正经,长了这么大,哪里见过借券呢?有心推给旁人,可却是从他房里抄出来的,说不知道谁会信呢?何况这园中住着的唯剩他们一家人了,再不能像过去那么顺手,什么糟心的都扣在大房头上。贾政又哭又求,涕泪纵横。
    西平王爷带着内监回转大明宫去向太上皇汇报,彼时宁珊早已被赐座,正耐着性子陪太上皇“畅想未来”,宝钗跪在地上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了,但期盼第一时间听到贾府惨状的她仍旧坚定的跪着没有告退。太上皇是根本没把宝钗放在眼里,压根忘了地上还跪着一个,而宁珊则是搞不清这姑娘到底怎么进的宫,又是来干什么的,便也没有急于发言。
    王爷入宫,皇上是会被知会一声的,正在乾清宫里计算时间准备去接收美人儿的皇上听说来人直奔大明宫而去,十分不爽,本能的叫过裘世安,让他去看看这西平王爷是从哪儿来的,做了些什么,又为什么去太上皇宫中?
    裘世安好歹顶着大内总管的头衔儿,打听这等小事颇为容易,没一盏茶的功夫就知道了,匆忙往乾清宫里去汇报,却被告知,皇上起驾,往凤藻宫过去了。裘世安急忙追上去,堪堪在凤藻宫门口赶上了皇上。庆妃听说圣驾降临,带着宫人出来接驾。偏殿的元春则心知肚明皇上是为了薛家姐妹而来,一面打发人速去寻找宝钗,一面强行拉着不情愿的宝琴梳妆打扮。探春一面艳羡,一面暗妒,一面自艾自怜。湘云傻大姐儿一个,到这时候才隐约看懂点儿什么,然后慌得不会说话了。
    皇上一心从贾嫔手中弄来秘药谋害太上皇这种事儿是不瞒贴身太监的,故而裘世安一听说太上皇命人抄了贾家,做贼心虚之余想到的就是会不会是败露了,急着要告诉他主子,好商量对策,便也顾不得扰了皇上宠幸美人儿的兴致,提着嗓子高喊:“陛下且请回宫,奴才有要事相告。”
    庆妃怒瞪裘世安一眼,上前献媚,不肯让皇上就此离去,皇上一时也考虑不到能有什么了不起的要事,便顺水推舟进了凤藻宫,期间元春也上前请安,心情颇好的皇上还给赐了座,这才顾得上裘世安,随意道:“有话就说罢。”
    裘世安瞄了一眼春风得意的贾嫔,心道:这位娘娘别听完撑不住才好,一面将太上皇命人抄检大观园,西平王爷已经带人回来复命,另有赵堂官和北静王仍然在内争吵等事尽量简洁不吓人的说个清楚。
    然而元春还是被吓得半死,委顿在地,哭求皇上圣明,救她全家于水火——跟裘世安一个思路的元春也以为是他们密谋毒害太上皇东窗事发了。
    后面等着觐见的探春和湘云也全吓傻了,她俩虽然不明所以,但抄家这种事从来只在戏文里听说过,而且跟着的下一句就是“问斩”,俩姑娘顿时泣不成声,只以为马上就要死了。相对而言,宝琴虽然也慌,但还能镇定下来想一想原因,再听一听后续,一面心中还不自觉的想,这会不会就是钗姐姐跟她说的,能出宫的好机会?若真是如此,那她这位堂姐也太厉害了些。
    皇上一时还没有元春和裘世安想的远,但也觉得太上皇命人抄了他妃子的家着实是不给他面子,有打脸之恨,不由愤愤道:“这是报复朕下令抄了甄家么?”元春一听皇上到这时候还只想到跟太上皇较劲,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之前甄太皇贵妃的葬礼办的是空前盛大,然而她本人尸骨未寒之时,皇上便迫不及待下令抄了甄家。在江南威威赫赫几十年的甄家一朝大厦倾倒,数载繁华顿成过眼烟云。当时太上皇还在致力于打脸皇帝,而且对甄太贵妃也的确有几分情义,不免顾左不顾右的,让皇上得了手去。
    至于皇上为什么要对甄家喊打喊杀,除了过去未得势时没少受甄太妃这第一宠妃的气,和朝上对甄家堆山填海一般的弹劾折子,更有对甄家巨富的垂涎。反正抄出来的财物,户部和刑部都没有见到,据说内务府也没有接收到赃款财物。为了瞒住六部,皇上难得的清醒脑筋全用在这件事上了,这一点只看贾琏和宁珊哥儿俩消息那样灵通,却是在甄家倒台,家眷全部押解进京以后才得到消息就知道了。
    只想着太上皇是在替他多年爱妃报复的皇上还在跳脚叫骂,元春看他根本想不到其他地方,也全无为自己一家做主的意思,不免心灰意冷,也顾不上规矩礼仪,插嘴道:“裘公公,您是天子心腹,该提醒的也该上心些。”再不把话挑明了,坐等皇上自己反应过来,她娘家只怕要落到比甄家还不如的地步了。
    裘世安也心慌意乱,拨开庆妃凑上前去,伏在皇上耳边匆匆低语数声,就见皇上听着听着,蓦地变了神色,先是恐慌,跟着是惊惧,焦虑,急躁,畏惧,和咬牙切齿轮番表现在脸上,最终化作一抹狠厉,似是孤注一掷,终于下定了决心一般,拍案而起。
    第181章 弑君杀父
    禁军营在收到宫中突如其来的召唤时, 一半迷茫,一半抓狂。
    迷茫的是眼看着就到宫禁的时间了,这时候招他们进宫, 还出不出来了?就算踩着宫门关闭的时间点儿出来,他们来不及回营也该全城宵禁了, 这不是存心为难他们吗?
    抓狂的则因为禁军统领渺无踪影, 跑去宁家门口找领导的禁军们郁闷难当——自从宁将军征服了海疆回京, 他们就再也不用直面皇上时不时抽风的情况了,思维松懈下来以后的副统领一时难以重新找回状态——宁珊要是不出现, 他入了宫都不知道该听谁的。
    但是宫里催的急,就差在皇城高处点狼烟了, 禁军副统领无奈之下留了三分之一的人手在外寻找宁珊——宁家家仆因为没有宁珊的授意,硬是没有说出宁珊去了哪里——其余人等由两个副统领带着, 各自从前后两道宫门进了皇城。
    皇上恐惧于太上皇可能知道了他有杀父之心, 深怕随之而来的报复无法承受, 惊慌之下不由动了恨念,索性真的弑君杀父, 来个一了百了。横竖早前也不是没人这么做个,他那个死鬼二哥不就是如此么?起兵造反,失败自刎还能捞一个追封的悼帝, 他已经是坐上了龙椅的真龙天子,难道还能不如他?
    其实从皇上色厉内荏的这么想开始就已经输了, 但他仍旧坚持己见, 几近疯狂的命禁军入宫护驾, 自己则带着内宫司和御前侍卫中不足二十心腹疯疯癫癫的拔剑朝大明宫闯去。
    元春等人见事情已然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除了惶恐大哭,也没忘了谋划。庆妃还有女儿在公主所里,此时已经飞奔着亲自去抱了。元春就无牵无挂了,拿着凤藻宫的腰牌,还想假借圣旨,以省亲的名义出宫。然而和贴身丫鬟抱琴只有一字之差的宝琴无情的提醒了她:“娘娘,恕民女直言,您的娘家才刚刚被抄,别说以省亲的名义未必能出得了宫,便是能,也过不了宫门就要露馅的。”
    探春瘫坐在地,只会哭了:“凭什么?凭什么我要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不过一个庶女,父母又不重视,老太太跟前也不受宠,享福的日子一天没有,却偏偏要跟着一起遭这泼天大罪……”
    湘云只比她哭的更凶,而且无比懊恼自己为什么非要呆在贾家。若是在史家,凭她们家一门双侯的地位,哪里会有这般屈辱?
    宝琴反而冷静,倒不是因为对宝钗有多大信心,而是以这姑娘的阅历实在看不出贾家出事对她薛家会产生什么影响?虽说酷刑之中有连坐一项,但也连不到她头上去啊,她们薛家也只有长房太太才跟贾家的二太太挂亲,怎么算也不关她们二房的事儿。
    而且她们薛家八房早在前族长过世之时便已分家,便是薛家有人闹出了株连九族的大罪,其他七房也是有逃跑的机会的。不过眼下就在宫里,皇上跟前,若真有人横刀持剑来砍定然是跑不掉的,但真闹到那个地步,她也就是认命了。
    宝琴乐观的想着,无视了满宫里哭嚎乱窜却无论如何也跑不出凤藻宫范围之内的宫女太监,也忽略掉“死到临头”开始撒泼的二春姐妹对骂,自顾自捡了一个清净又安全,还能眼观六路的干净角落,抱着膝盖,缩成一小团,静静的坐等堂姐许诺她的“出宫”。
    因为禁军还在路上,故而宫中没什么大动静来惊动太上皇,这给皇上疯狂的弑父之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路风风火火,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冲到了大明宫前——其实也根本没人想挡他,倒是倒霉的宫女太监又不少跟这批人走了个对脸儿,被错杀了。
    宁珊已经措辞严谨的对太上皇提出了戍守边疆,永不归京的意愿,太上皇先是不满,继而忽然想到,若真抱养了璎华的儿子,的确是得把老子打发远,免得将来干政。这么一琢磨,宁珊主动请求出京倒是体贴的很。不过太上皇还没糊涂到肯放一员猛将在外不受约束,便坚决不同意宁珊带走家眷,包括璎华公主在内,全得留在京中。
    宁珊不悦道:“末将已经承诺,终身不入京城,太上皇还担心什么呢?何必定要扣住我的家眷?”
    太上皇目前还不想翻脸,他怕宁珊把儿子藏起来让他找不到——虽然宁珊真的已经把儿子藏好了——便随口敷衍道:“寡人舍不得璎华,那边疆风吹日晒,兵荒马乱的,既不舒适,又没个安宁,娇滴滴的女儿家怎么能跟着去吃那等苦?寡人又没有不许你回京,隔上几年你就回来叙职便是了。”
    宁珊不屑的一撇嘴,说的就跟他又多疼爱璎华似的,“末将已经同公主商量过了,公主不怕苦。”
    太上皇不悦道:“寡人舍不得女儿受苦,此事不必再提了。”
    宁珊便道:“那末将之父、弟、妹、侄等人皆是粗生粗养的,不比公主尊贵,想来可以随军。”他没提邢夫人,是因为真的不知道邢夫人乐意不乐意跟着去边城,虽说早前出城的时候那位太太比谁都积极,但那时怕留下招灾,祸从天降,若是在安全平和的环境下,在京中养尊处优可比去边城担惊受怕强多了。
    就连贾琏,宁珊也不确定他是不是真能吃苦耐劳,他那媳妇就更不用提。他口中的弟其实说的是贾小琮,贾家的男人多是绣花枕头,不说心理上能不能接受,光是身体素质都极有可能扛不住风吹雨打,若真要阖家出京,宁珊都怕他们活不过三载就在边城长眠了,尤其是“年老色衰”的贾赦。说真的,家里那几个姑娘都比他们坚强得多,哪怕是那个以体弱著称的林氏,看精气神儿也不难比那王熙凤活得滋润。
    太上皇自己对璎华殊无情意,生怕宁珊也是如此,当世男尊女卑,许多人娶个媳妇就是为了留后,太上皇小人之心,怀疑宁珊这是有了儿子便想甩了璎华,只带他那捧在手心上的傻爹同行,将来也不服管,便坚决不同意。
    宁珊被气笑了,索性挑明了威胁道:“贾侯虽是臣父,但名分上却是两家,末将跟您说一声,也是看在您是璎华的父皇份儿上,若不然,只管叫他随后出京,只怕您也过问不着。”王爷出京需要上报,手握兵权的将军离京需要特别批准,但一个虚爵侯爷可就没人管了,贾琏顶着个将军爵位也很微不足道——他手下的人还不如贾珍多呢。
    太上皇闻言大怒,抬手推翻面前桌案,笔墨砚台滚得满地都是,“噼里啪啦”响成一片:“宁珊,你是要造反么?”
    宁珊也怒了,一抖身上战裙,铁片子“哗啦啦”一阵鼓噪,昂首挺胸就想大声说:你再逼老子,老子就真的造反给你看。
    “朕反了也都是你逼的……”一声怒吼凌空劈来,宁珊一愣,心想:“我还没说话呢,难道是气急了,脱口而出自己都没反应过来?”就见一把利刃明晃晃刺了过来,身体反应快过大脑,朝左一晃避过剑锋,左手成爪,抓向持剑之人右腕,扣实了用力一带,将人拉的踉跄向前,右掌劈空斩向脖颈,干脆利落将之放倒,定睛一看,甚是面熟,再一深思:“你不是御前带刀侍卫统领么?”
    御前带刀侍卫统领已经昏倒在两军统帅将军面前,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紧随其后,举着把剑颤颤巍巍,色厉内荏的皇上代为回答道:“宁珊,这里没有你的事儿,滚出去。”宁珊一看,皇上举着一把装饰大于实用的重剑指向太上皇,身后是几个内宫司里出身,会武的太监并一小撮御前侍卫,太监们好歹还目光沉稳,杀气腾腾,而那些御前侍卫几乎个个一脸“祸从天降”的麻木,一看就是不想跟着反攻倒算,生怕不成就要牵连九族的心如死灰。
    要不是现场气氛不合适,宁珊简直想笑了,这皇上不得人心他是知道的,但是连自己的贴身侍卫都这么没有信心也未免太悲惨了。想来这位对太上皇暗藏杀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因此今儿不知道怎么溜达到了大明宫,没头没脑听见了太上皇怒吼的那句“要造反么”,做贼心虚外加头脑发热,拔剑就冲了进来——他真的没想到这个以窝囊著称的儿皇帝都已经坐了好几年龙椅了才突发奇想要造反,而且还逼真的连禁军都叫来了,只是副统领忙着找宁珊,来的慢了一步。
    宁珊两手抱胸,“谨遵圣谕”,“滚”到旁边等着看戏。太上皇也没觉得这个登基几年来都被压得死死的儿皇帝有胆子真的造反,毫不客气的叱骂道:“混账东西,你是要弑君杀父吗?寡人果然该早早废了你,传圣旨,废掉这个逆子,将璎华公主之子过继悼帝一脉,以承香火,自落草便抱养在寡人身前,封太子。”下面传来清脆的应答声,便听左言右使踢踢踏踏从偏门出去找当值的翰林拟旨去了——整个大明宫,就没人把龙椅上那位放在眼里。
    皇上持剑的手抖得愈发剧烈,很难说是气的还是吓的,亦或是太重了拿不住。他的声线是颤抖的,嗓音是声嘶力竭的:“你终于还是这么做了,是你逼朕的,是你逼朕的,朕这就送你去和你的好儿子作伴。等你死了,朕再命人去杀了璎华和那个小畜生,看到时候还有谁敢觊觎朕的龙椅?朕是天子,是真龙,你们才是逆贼,该杀,该死……”
    宁珊不满道:“你骂谁是小畜生?要不是看你也不同意太上皇抢我儿子,就冲这句话,我就能揍你一顿。”至于他叫嚣要杀了璎华云云,宁珊根本没当真,就像太上皇也没觉得这二货儿皇帝拿着把剑真敢捅他一样,还张狂的从丹陛上走了下来,背负双手,以高出两个头的优势居高临下施加压力,傲然道:“逆子,寡人就站在这里,看你敢动手?”
    皇上神智早已崩溃,“啊”的一声大吼,两手端起长剑,凝聚全身的力量,运足毕生的勇气,猛烈的冲了过去。等宁珊发觉不对,拔腿上前想拦,已经来不及了,三尺青锋带着让人牙酸的撕裂皮肉之声,深深插|进了太上皇的侧腹部,并且堪堪从右肋下方露出一个看着就险恶的尖头。
    皇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太上皇刺穿了。
    第182章 勤王保驾
    血溅大明宫。
    围观众人都有点儿呆,包括见惯了血肉横飞现场的宁珊——他是真的没想到皇上敢动手, 更没想到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动手。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居然是刚才被宁珊劈倒在地的御前带刀侍卫统领——他从昏迷中哼唧着醒来, 刚一抬头就看到了现主子把前主子刺了个对穿的现场版, 身体快于大脑的反应促使他一声大叫,爬起来——就跑了。
    御前侍卫们本来就是太上皇时期就当值,然后直接过渡给当今的,这几年都没添过新人, 真说起来, 他们到底是忠于谁的都不好判断。统领既然跑了,其他人当然也不会傻到等着做炮灰, 二话没说也全跟着转身跑了。
    倒是跟着皇上跑来搞刺杀的几个会武太监立场坚定, 他们倒是皇上自己挑的,而且作为天子心腹, 在宫中也算得上位高权重, 自然乐意更上一层楼。当下,反应最快的一个便蹿了上去,想补刀。以他老练的眼光完全看得出来,捅肚子死的慢,搞不好还能被救回来。
    宁珊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 不喜欢太上皇是一回事儿,但看着他在眼前被别人弄死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也跟着一个箭步飞奔过去, 后发先至, 拦在必经之路上, 抬脚踢飞了当先的太监, 转身就想查看太上皇的伤势,却不料,身后的太监们悍不畏死,前赴后继涌了上来,各个掏出怀中、靴筒里暗藏的匕首、短刀,都想为彻底弄死太上皇添砖加瓦。宁珊只好同他们斗在一处,好歹先挡住了别让太上皇再挨刀,然后再顾其他吧。
    作为百战百胜的将军,宁珊在战场上纵横捭阖的能力毋庸置疑,但说到近身作战,又是赤手空拳的情况下,却占不了太多的便宜。内宫司里养出来的武功太监也不是吃素的,又各个豁得出去,杀红了眼,若不是宁珊今日入宫全副披挂了,起码也会受些皮肉伤。
    久经沙场的铠甲在很好的保护了宁珊的身体,让他可以放心无忧的出手搏杀的同时,也有些束缚他的动作,外加入宫觐见,不可能带兵器,空手夺白刃也没法一次应对十把以上。而且宁珊是真的挺担心太上皇熬不住死在当场的——这局面可不容易说清楚。心浮气躁之余不免连连失手,导致久攻不下,一时僵持起来。
    幸好戴权还比较有胆色,回过神来就合身飞扑下去,将勇气用尽,自己把自己吓傻了的皇上从台阶上撞翻,扶住两眼发直,血流成河的太上皇就开始尖叫,其声音之惨厉,足以惊动入了宫却不知道该去哪里的禁军们。
    两个副统领都被惊动,走后门的还要快了一步,赶过来的路上正好截住了逃跑中的御前侍卫们。带刀统领见禁军出动,惶恐之情难以言喻,转身就想换个方向跑。禁军们虽然不明所以,但在宫中见到手持凶器,满面惊慌之人,下意识的就围将上去,先拿下再说。
    走前门的副统领倒是一路畅通无阻,但是他进宫的机会比较少,平素也对业务不大热忱,对宫中地图十分生疏,虽然听出来戴权的声音,想往大明宫过去,但短时间之内很难找到捷径,只得指挥着部下四处东奔西走,基本上所过之处皆闹得鸡飞狗跳,本来不知道宫里出事儿了的娘娘、皇子、公主们现在也全知道了。
    有公主的娘娘们和没有生育的妃子们想的都是逃跑,有皇子的娘娘们则都在力争保住儿子小命的前提下畅想浑水摸鱼。
    皇子之中有头脑的,比如三皇子,还试图去打探究竟发生了什么,是逼宫啊,还是政变呢,还是刺杀,然后根据反馈消息制定下一步计划。
    比较没有头脑的,例如大皇子,只想着飞奔到乾清宫把玉玺抄在手里,忙不迭的就想代天子发号司令。
    身为嫡子的二皇子当然不可能让长子专美于前,于是,双方在通往乾清宫的必经要塞——乾清门处短兵相接,一言不合直接开战,打了个不亦乐乎。
    走前门的副统领被迷宫似的地形闹得心烦意乱,跌跌撞撞,饱受无数宫妃婢女们的尖叫折磨以后才摸到乾清门口,却又被两个缺心眼的皇子堵个正着,都嚷着自己是正统,让副统领赶紧“清君侧”。
    前门副统领大怒:“除了我们统领的命令,老子谁的话也不听,管你们是哪个皇子呢,速速让出一条道路来,否则都按逼宫弑君论,若是反抗,就别怪我们一个不小心失手砍错了,各位爷们多担待。”说罢,率先拔剑直至前方,身后几百上千名禁军也跟着“哐啷啷”拔出长剑,握在手上,跟地面形成尖锐夹角,怒指敌人。
    大皇子气得破口大骂,还想摆天之骄子的威风。二皇子就要识时务多了,让老大顶在前面,自己退后一半,既不肯放过到手的机会,又怕禁军们真的动手,当皇帝的前提也得是能保住自己的命不是。他决定想看看禁军们对大皇子的态度,以此来判断是装还是跑。
    走后门的副统领就简单多了,摆开阵仗,三下五除二拿下了一群落荒而逃的御前侍卫,没等逼问,带刀统领便忙不迭的把所见所闻都描述了一遍。后门副统领是宁珊的忠实拥护者,一听说自家统领身陷危险之中,一脚把御前侍卫踹趴下,指着痛骂:“我们统领若有什么闪失,老子带人灭了你们御前侍卫。”骂毕,风风火火踩着御前侍卫们宽阔的脊背跑掉了。
    御前侍卫们也都非常委屈,相互搀扶着爬起来,抱怨道:“谁愿意跟宁将军为敌啊,大半个兴朝的兵力都在宁将军麾下,真跟他对上了,还不被那群兵痞子从南到北的追杀到永无安宁?”
    被踩得像只惨遭车轮碾压的青蛙一般的带刀统领慢慢爬起来,咳嗽着道:“这么说,兄弟们意见一致,都不预备参与今日的宫变?那咱们尽早出宫去吧,横竖也打不过禁军,就别象征性的抵抗了。要是脚程够快,说不定还能赶在宵禁前出京呢。”
    侍卫们纷纷点头,他们这群人本来就是装饰作用大于实用价值,除了轮班值夜,防止有脑袋不清楚的刺客爬墙进宫,基本没有别的业务。若真的发生宫变,救驾主要还是靠禁军;倘若有反动势力冲击京城,该出面的就是京营。基本上,只要不是有荆轲那样的勇士不远万里前来当殿刺杀,御前侍卫们是没有多少工作要做的。
    守门的也是御前侍卫,相当听统领的话,连个为什么都没问就开门放人,等兄弟们陆陆续续出去了,自己横刀殿后,迈着矫健的小快步也跟着跑掉了——还没忘了从外面关上宫门。
    没到宫禁时间就关闭了宫门是件很乍眼的事情,有机灵的大臣和宗室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也都人心惶惶了。虽说目前的动乱还只限于后宫范围内,没有打扰到前朝,但大明宫中的御史言官跑出来找翰林学士拟旨却无法不被传的沸沸扬扬。没到一个时辰,三品以上大员们都知道了宁大将军将成为新一代仲父——自从管仲协助齐桓公称霸天下以后,这个称号就凌驾于皇帝之上了。
    有殷勤的,自然就想跑去宁府道贺;跟宁珊政见不一的则想去死谏,求太上皇收回成命;更多的则是早有预感的无所谓者——就是不知道皇上能不能忍,众多皇子又会怎么折腾。一群大臣们各怀心思的还想等明日的早朝,却忽听外面又小内监跌跌撞撞的跑过来,叫的凄惨凌厉,仿佛是在说——逼宫?
    逼宫!
    大臣们全慌了,逃跑的姿态非常给权贵这个称呼跌份儿。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两皇谁更得人心了,太上皇那里还有几个老臣,在犹豫着要不要冒死跑回去救驾;但是担心皇上的就一个都没有了,包括他的岳父国丈爷和众多二阶岳父,例如吴贵妃之父,大理寺丞吴天佑等。
    不过当第三队禁军持刀扛枪,喊打喊杀着围上来以后,大家都有志一同表示不参与皇室内部纠纷,愿意坐看风云变幻了。
    分别摆平了御前侍卫,皇子和大臣们,禁军兵分三路,终于在大明宫胜利会师了。
    彼时,大明宫中宫门顿开,皇上被戴权一头撞落台阶,生死不知;
    太上皇血流成河,也是出气多入气少了;
    去找太医的则迟迟没有回来,不知道是自己跑了呢,还是在路上被乱兵砍了;
    宁珊已经打倒了大半内宫司的武功太监,正和仅剩的两个在周旋。取胜已然在望,但一想到打赢了之后要面对的混乱局面,宁珊不由有些消极怠工,动作也放慢了,开始边打边思考地上那两个要怎么处理。
    禁军们围过来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幕——他们敬爱的统领步履蹒跚,困顿疲劳,却仍然顽强奋战,禁军们热血上涌,齐齐一声大喊:“杀——”挥刀持剑冲了上来。
    宁珊只是眨了一下眼睛,就发现找不见对手了——禁军们没劈没砍,冲上前一人一脚就把内宫司辛苦培养出的武功太监都踩到地上了。
    后门副统领摔下剑,单膝跪地,抱拳请罪道:“末将等来迟,让将军受苦了。”戴权抱着太上皇瘫坐在一边,瞠目结舌,这种时候难道不应该对太上皇请罪,说救驾来迟吗?
    裘世安则跪在皇上身边,试图叫醒主子——这不管是负隅顽抗还是痛哭请罪,总得先醒过来再说啊。但皇上也不知道是真的被撞晕了,还是没有勇气面对这样的后果,反正任凭裘世安怎么叫,就是不起来。
    这时,前门副统领终于看清了局面,惊叫道:“两身龙袍?这,这算怎么回事?皇上和太上皇都……都受伤了?敌人是谁?”
    宁珊摘下头盔,抱在怀里,郁闷道:“皇上把太上皇捅穿了,太上皇把皇上砸下台阶摔晕了,去请太医的不知道走到哪儿了,这两位还能活多久也说不准了。”至于砸晕皇上的主力是戴权而不是当时已经强弩之末的太上皇就不用说的太详细了,反正这样总结最精辟又直接表明因果。
    前门副统领和后门副统领均眼巴巴的望着宁珊,脸上明晃晃的写着同一个问题——“两皇相争,两败俱伤,那我们到底护谁的驾?”
    宁珊走到门口,左右眺望,仍旧不见有太医赶到,再回身看看地上那两位,一个是祭过宗祠,告知天地的“真龙天子”,一个是他前任且是亲爹,闹到这个地步已经无所谓对错,只能断利弊,定取舍了。
    重重叹了一口气,宁珊无奈道:“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第183章 陈桥兵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