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节
盘旋了两圈,最终越飞越高,飞出了重华殿的宫墙。
***********
钦天局择定三月初三告天祭礼,地点设在南郊圜丘,距离皇城有半日的马程。
往年每逢冬至,便是在南郊祭皇皇帝天,主要是远祖配飨。晋国承五礼,有两个祭祀场合,分别是明堂和南郊,御驾亲征一事关乎社稷,理所当然是要在更远的南郊处。
因是国之重礼,按惯例,举凡朝廷正四品以上官员,平时早朝有进殿资格的,都要随行。礼部将列席名册上报到何太后眼前,她圈圈点点,留了几位大臣坐镇京城,又追加了诏令,将随祭官员的规模扩大到正六品以上。
也就是举凡大朝会可以列席的官员,三月初三也有资格同去南郊。
这一番举动,可谓很收获一些人心。国事祭祀是光耀门楣之事,要不是律制约束,恨不得带上家眷,谁不想去啊。先前朝廷上关于“依照祖制女子不得上圜丘”的争论,也因而逐渐平息,上品的官员不高兴破例,下品的官员却都盛赞何太后做了桩伟事。
那些不想让太后去南郊的大臣,反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谁让萧怀瑾走的时候没举行亲征祭礼,监国又是太后呢,她背后何家势大,正面肛不动,这矛盾只能做一番折中。
于是何太后主持祭祀大礼,德妃随行,宫中事务,暂由何贵妃代掌。
三月初二,谢令鸢换上了正装冠服,就坐上了宫中的车驾。宫门打开,从内到外浩浩荡荡的车队,她掀开帘子探望,总觉得这一趟随行祭祀的人,竟然比去年籍田礼时还要多。
谢令鸢觉得古人也挺会折腾人的,祭祀不是什么好差事,竟然是在黎明之前行大礼!有猫病啊!害得他们要彻夜不眠,熬夜守更地赶到南郊,等着寅时正刻。就这样,还有很多大臣翘首以盼能陪同呢,不是很能理解这些长安人。
他们从亥时出宫,到南郊时,已经是子夜过半。祭祀大礼还差半个时辰,浩荡百官队列都暂时居于圜丘附近的行宫,礼部太常寺等官员则彻夜不眠在此准备着。
圜丘台上点燃五方燎炉,摆上三牲祭品,丑时方过,太常寺便奏乐。谢令鸢负责上香,忍着巨大的困意站在圆台上,何太后站在圜丘中央,祭台之下是列阵百官。
黑压压的一片,在夜里更是模糊。谢令鸢扫过几眼,总觉得人确实来的有点多。
她灵魂持续放空。
礼部早已经拟好告天祭书,何容琛代天子宣读。她声音不高,却清澈稳重:
“……帝天神功圣德,垂法至今。钦承祖训,恭陈牲帛,祗告殿廷,圣神不昧,其鉴纳焉!尚飨——”
话音未落,谢令鸢盯着远处发呆,却看到似乎立起了一道道黑色人墙。
她站在圜丘台的一侧,视野比下面更为广阔,定睛仔细瞅,远处动起来如一排排人浪,传来兵甲相撞的声音,随即圜丘台下的大臣们,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混乱声惊动,纷纷循声看去。
圜丘台上的禁卫已经警惕地抽出刀,刀刃映出火光,有些刺目。那混乱中传来一声惊呼,继而是惨叫,这叫声彻底撕裂了肃静,人群四下奔逃,恐慌迅速蔓延。
“满朝大臣昏聩不堪,女子主政更是误国,这样的朝廷,有悖天德!”
“陈留王顺应天命,挑动天下反!”
这下谢令鸢看清了,那堵移动的人墙,是几百人的刺客,乔装成禁卫军,狰狞毕现!
她下意识倒退了一步。
祭祀出行的禁卫军有两千多人,纷纷抽出兵器,招呼大臣道:“快避开!陈留王刺客偷袭!”他们挡在圜丘台前,紧紧护着台上的人。
就这转眼的功夫,刺客在人群里大开杀戒,文武大臣纷纷溃散,十来个大臣血溅当场,谏议大夫刘堰倒在血泊中,伸出手想要说什么,喉咙里发出“嗬嗬”声。
谢令鸢直觉有很多不对劲,却不及细想,准备出手拦刺客。她的声望气数都是充足的,不管是挂在天上还是掉在坑里或者御前劈叉,都能做到。正要上前,却忽然被何容琛抓住了手。
那只手凉凉的,十分镇静且平稳:“勿妄动。”
谢令鸢一怔,转头看向何容琛。圜丘台的燎炉正燃烧着,纵然天还未亮,火光却照亮了夜空,她亦能看清何容琛的神情。
眉头蹙着,可是眼神笃定且平静,袖子下的手也是稳稳的,一丝汗也没有。
——祭祀大典刚结束,就有刺客搅局,何太后她……无动于衷么?
谢令鸢心中一动,有什么想法逐渐清晰。
南郊作为祭祀之地,是绝对不会有刺客能混进来的,这里逢大祭之前会反复排查,即便是北燕的九歌刺客也不行。总之就是,不可能。
但怎么可能,陈留王的百人刺客能进得来?
她意识到了什么,而混乱溃逃的大臣里,在经过最初的慌乱后,长宁伯晁彦也回过了味来。
他差点也被禁卫军那一声提醒带偏了,陈留王的刺客即便行刺,又怎么会杀他,怎么会杀大臣?
陈留王是有一支私兵部队,潜入到长安,但前段时间宫变失败,安旭被捕,这支私兵队伍也早已被朝廷悉数收缴,除此以外,再未听说陈留王还有刺客留在长安了——这好歹也是天子之城,这南郊好歹是祭祀重地,岂是说进就进的地方?
那这些刺客,杀的都是谁?
天色虽然未亮,但刘堰正倒在他脚边的血泊里。刘堰是临淮刘氏的人。
长宁伯环视一圈,那些混乱之下被残杀的大臣,几乎都与他相熟,乐平赵氏赵盛德、陇西李氏的李赟……分明都是与陈留王过从甚密之人。
算是自己人,陈留王的刺客,怎么会对他们动手?
除非这些刺客,是打着陈留王的旗号,在这里大开杀戒!
然而如此重大的祭祀场合,若没有上位之人的谋划和默许,怎么会被刺客混进来,并且得手?
幡然醒悟只在一瞬,长宁伯身后响起熟悉的呻吟,是他的长子晁荣受重伤;不远处,高邈也跟两个刺客交手,高邈是兵部尚书,当了一辈子的武官,遇到刺杀不像刘堰那样措手不及当场惨死,还有余力周旋。
圜丘台上燎炉照得夜空透亮,何太后站在高高的祭台上,被重重禁卫军挡住,长宁伯看不清她的神情,却仿佛能看到她冰冷的目光,那目光有如实质,穿透重重人群,让他从头冷到脚——这女人手段真是阴毒!
这些刺客,必然都是她指使的,为了不落人口实,为了铲除他们!
他们这些官员,哪个没自己的消息渠道,苏祈恩被前线抓获送回长安一事,当然也有风闻。原本提心吊胆,忐忑了一阵子,观察何家人的动向,甚至在长安和其他地方的活动都暂时停了,生怕太后是在等他们露破绽。
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依旧没有撕破脸,让他们心中猜测纷纭。一想是苏祈恩根本没被抓,或者没招供;一想是太后大概权衡了一下,发现勾结陈留王的世家太多,牵连甚广,连根拔不动,她下不了手,干脆记在账上等以后清算。
谁知她完全出乎他们意料,根本不等坐实他们罪名,也不打算在朝中公布此事。她是直接动手啊,想让他们来不及反应、来不及反击,就枉死当场,做个糊涂鬼!
他晁彦才不会遂她所愿!幸好,他们风闻苏祈恩被抓后,也早已做好了撕破脸的准备,各家都出了些私兵。
长宁伯从怀中掏出了两枚响箭,猝然拉开,扔到了远处地上。
“砰——”三色烟花直冲夜空,在天际炸响,让混乱的几方一时停滞,意外望向夜空。
这是军中交战时常用的信号,不同色彩,用以传达不同军令。
站在圜丘台上的何太后仰头看了一眼,眼中映出烟花的色彩斑斓,她轻轻拨开挡在身前的几个禁卫,往前走了几步,目光稳稳盯向远处站在血泊中的人。
在这片刻的静滞中,长宁伯高喊道:“太后娘娘,你要对我们晁氏、蕲州高氏、临淮刘氏动手,不必借陈留王的名头。眼下我晁彦还没死,不妨向太后提个醒……”
从方才冒出刺客,到眼下长宁伯出声,前后不过须臾,谢令鸢也在他说话时,恍然想明白了前因后果。
这果然是何容琛安排的刺杀!
难怪之前苏祈恩招了口供,大理寺也暗中查事了罪证,太后却什么反应都没有。她一度以为太后是在等待时机——可实际上,朝廷正忙着交兵,哪有多余的力气去铲除这十几个世家,猴年马月能有这个时机?
所以何容琛装作无事,私下筹划的,就是快刀斩乱麻,怎样最快、最稳地杀掉他们!杀掉世家在朝中为官的中流砥柱,推到陈留王头上,以后再软刀子割肉,对这些世家慢慢下手,刚柔并济,总比两方对峙使朝廷瘫痪要好。
高邈气喘吁吁,丰城伯也将信将疑,他们靠到长宁伯身边。
“蕲州高氏、临淮刘氏、乐平赵氏、陇西李氏……”晁彦一口气说出十多个家族:“还有我与丰城伯,虽不比‘长安四姓’,但在朝中毕竟也占了四分之一的人,能凑出三万兵力。不瞒诸位,方才我放出的信号,就是集结兵力,围困京城……以及南郊。”
其他方才被刺客吓得东奔西逃的大臣,闻言气愤惊呼:“晁大人,你怎生如此狼心狗肺之徒!竟然私结兵力围困京城和这里,你此前分明是早有准备,存了逼宫的心思!”
“你们暗中勾结陈留王,这是图谋了多久!”
众大臣愤怒,怒的却不是他们勾结陈留王,而是围困京城和南郊。长安有什么?长安除了数万百姓,还有他们的家眷!眼下活生生变成了人质!
这些乱臣贼子,岂不是也在威胁他们!
晁彦才不管众臣义愤填膺呢,都被逼到这个份上了,注定是与整个朝廷作对。他继续道:“我相信,得到信号,长安令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放进城的。外城的百姓,你们倒不必担心……内城门谁在守?似乎是申国公府上担责?”
“胡说,长安有京师戍卫,你当他们形同虚设?”有大臣反驳,可是晁彦越是自信,他们越是担忧。
只有何容琛知道,京师戍卫是在她手里。布下这些局之前,她定要确保万无一失的。
长宁伯不在意他们反驳,得意笑了笑:“你们若不信,且等着。另有五千私兵,本是埋伏在南郊的路上,实不相瞒,本来你们也将死于‘陈留王之手’,哈哈哈哈!”
他们十几个世家难免意见不一,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不能打破局面;有人认为应该趁皇帝不在京,先诛杀太后与何家,何家倒台会有无数政治让利。反正皇帝与太后不合,他们动手后,若皇帝先回京,那就恭迎天子;若陈留王杀过来了,那就恭迎陈留王。左右都是投机,一本万利。
晁彦得意大笑,令群臣越发气愤。且不说这些大臣的府第几乎都坐落在内城,他们眼下分明也成了人质!他们急怒攻心下,倒是没察觉,晁彦虽是在威胁,然而实际上是谈判。
何容琛则听懂了他的弦外之音。除非禁卫军收手,放他们性命,否则这些家族调集的两万多私兵将围攻长安,南郊外也有对方的援军设伏,人数多于禁卫军——由于他们的私兵多是隐户,流动也难以察觉,很难界定他们在做什么,要什么时候动手。所以大理寺和监察卫也很难防。
何容琛权衡他的谈判。
她没有公然指出他们勾结陈留王的罪名,甚至没有惊动他们,正是因为忌惮这些世家勋贵的私兵。先帝朝时,他们能策动正月之祸,能撺掇柳贤妃“四姝争后”接连嫁祸害死两个皇子,能逼退兰溪派郦、沈、陆三家;他们占有广袤的田地,有着数以万计的隐户佃农,家族彼此勾结,私铸铜钱兵器,积累下堪比国库的财富。
其隐藏多年的实力,开国时尚且难削,又怎是此时的朝廷能够铲除。若他们联手反抗,只会搅得朝廷动荡不安。
可他们又都是投机之人,倒向了陈留王,甚至有家族迎合陈留王和北燕两边主子。她又必须要铲除,否则国家必亡于这些世家之手。
所以为了求稳,她铤而走险,不惜以身作饵,在皇皇帝天面前亮刀,杀了这些贰臣之心的人!
她冷冷道:“哀家想给你们留最后几分薄面。既然你们不要,那也休怪后世史书评述无情。”
放了他们性命是不可能的,谁知道他们下一瞬会不会反?可眼下也不能杀,她还在等一个时机。
她的目光越过重叠人群,与圜丘台下的何道庚遥遥对视。何道庚交叠的袖子下,悄悄比了个手势,然后几不可察地摇头,像是打瞌睡似的。
京城那边想必要生些乱子,只希望宫中何韵致能稳住大局,控制好内城局势。
黎明终于姗姗而至,天际微微泛蓝。而圜丘通明的火光下,禁卫军和晁彦两方依旧对峙。
第一百五十九章
长安城中一夜如常, 除了报更人敲着梆子穿过街巷, 偶有风声吹动草木沙沙作响。长安十二座城门的瓮城处,京师戍卫如常巡逻轮值。
含皇城禁卫军在内,京师戍卫共两万余人。除了巡逻守城的,剩下不当差的,则驻扎京郊。长安繁华都市, 民众拥挤,士兵驻城外是惯例。
京师戍卫统领孙晋成,是先帝朝时任命,位列从二品武职。他对萧氏绝对忠诚, 也没大的毛病, 就是不太上进,比较懒。懒得争权夺利,也懒得结党营私,先帝之所以任用他为统领,正是因对其秉性足够放心。然而如此与世不争之人,却偏爱喝酒。
夜里他接到了长安令上官显的邀请, 约他和几个同僚到府上喝酒一叙。
他们素日里交好, 常常同邀一起喝酒、诗会, 也习以为常。琢磨着喝酒不算误事,且长安令亲笔写的请帖,不去就太撅人家面子了。他便应了约。
小酌是在上官显的一处私宅小院里。孙晋成去的时候,才发现上官显叫的是京师戍卫的其他几个统领副将,正觥筹交错推杯换盏。
孙晋成心生不妥, 不过想想在老友家中喝个酒,也不是什么事,就没有煞风景,跟着在席间落座。
春天桃花梨花开了一树,花满枝头饶有意境。上官显不知从哪里请来西域的舞姬助兴,众人的目光黏在美人扭动的腰肢上,不留神多喝了几杯,竟就醉了。
“今儿这酒,劲头不小啊……”
上官显笑一笑,也做出醺醺然的模样。酒倒只是一般烈,却放了软骨散。睡一觉便可解,只不过翌日会有些宿醉的虚软。
几个喝醉的同僚被送到屋子里休息,长夜漫漫,却又仿佛短暂。
夜色风高起,上官显却难以入眠。
他心跳如雷,四肢发软,喉头发干,怎样也平静不下来。几个统领正睡在隔壁的房间,鼾声如雷,令他羡慕他们能够安然好梦。
不像他,有太多的把柄,被陈留王攥在了手里,便回不了头。若不顺从陈留王,把柄被捅出去,难逃一死;只好扶持陈留王大业,兴许尚能保住官位,或因从龙有功而封官进爵。
***********
钦天局择定三月初三告天祭礼,地点设在南郊圜丘,距离皇城有半日的马程。
往年每逢冬至,便是在南郊祭皇皇帝天,主要是远祖配飨。晋国承五礼,有两个祭祀场合,分别是明堂和南郊,御驾亲征一事关乎社稷,理所当然是要在更远的南郊处。
因是国之重礼,按惯例,举凡朝廷正四品以上官员,平时早朝有进殿资格的,都要随行。礼部将列席名册上报到何太后眼前,她圈圈点点,留了几位大臣坐镇京城,又追加了诏令,将随祭官员的规模扩大到正六品以上。
也就是举凡大朝会可以列席的官员,三月初三也有资格同去南郊。
这一番举动,可谓很收获一些人心。国事祭祀是光耀门楣之事,要不是律制约束,恨不得带上家眷,谁不想去啊。先前朝廷上关于“依照祖制女子不得上圜丘”的争论,也因而逐渐平息,上品的官员不高兴破例,下品的官员却都盛赞何太后做了桩伟事。
那些不想让太后去南郊的大臣,反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谁让萧怀瑾走的时候没举行亲征祭礼,监国又是太后呢,她背后何家势大,正面肛不动,这矛盾只能做一番折中。
于是何太后主持祭祀大礼,德妃随行,宫中事务,暂由何贵妃代掌。
三月初二,谢令鸢换上了正装冠服,就坐上了宫中的车驾。宫门打开,从内到外浩浩荡荡的车队,她掀开帘子探望,总觉得这一趟随行祭祀的人,竟然比去年籍田礼时还要多。
谢令鸢觉得古人也挺会折腾人的,祭祀不是什么好差事,竟然是在黎明之前行大礼!有猫病啊!害得他们要彻夜不眠,熬夜守更地赶到南郊,等着寅时正刻。就这样,还有很多大臣翘首以盼能陪同呢,不是很能理解这些长安人。
他们从亥时出宫,到南郊时,已经是子夜过半。祭祀大礼还差半个时辰,浩荡百官队列都暂时居于圜丘附近的行宫,礼部太常寺等官员则彻夜不眠在此准备着。
圜丘台上点燃五方燎炉,摆上三牲祭品,丑时方过,太常寺便奏乐。谢令鸢负责上香,忍着巨大的困意站在圆台上,何太后站在圜丘中央,祭台之下是列阵百官。
黑压压的一片,在夜里更是模糊。谢令鸢扫过几眼,总觉得人确实来的有点多。
她灵魂持续放空。
礼部早已经拟好告天祭书,何容琛代天子宣读。她声音不高,却清澈稳重:
“……帝天神功圣德,垂法至今。钦承祖训,恭陈牲帛,祗告殿廷,圣神不昧,其鉴纳焉!尚飨——”
话音未落,谢令鸢盯着远处发呆,却看到似乎立起了一道道黑色人墙。
她站在圜丘台的一侧,视野比下面更为广阔,定睛仔细瞅,远处动起来如一排排人浪,传来兵甲相撞的声音,随即圜丘台下的大臣们,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混乱声惊动,纷纷循声看去。
圜丘台上的禁卫已经警惕地抽出刀,刀刃映出火光,有些刺目。那混乱中传来一声惊呼,继而是惨叫,这叫声彻底撕裂了肃静,人群四下奔逃,恐慌迅速蔓延。
“满朝大臣昏聩不堪,女子主政更是误国,这样的朝廷,有悖天德!”
“陈留王顺应天命,挑动天下反!”
这下谢令鸢看清了,那堵移动的人墙,是几百人的刺客,乔装成禁卫军,狰狞毕现!
她下意识倒退了一步。
祭祀出行的禁卫军有两千多人,纷纷抽出兵器,招呼大臣道:“快避开!陈留王刺客偷袭!”他们挡在圜丘台前,紧紧护着台上的人。
就这转眼的功夫,刺客在人群里大开杀戒,文武大臣纷纷溃散,十来个大臣血溅当场,谏议大夫刘堰倒在血泊中,伸出手想要说什么,喉咙里发出“嗬嗬”声。
谢令鸢直觉有很多不对劲,却不及细想,准备出手拦刺客。她的声望气数都是充足的,不管是挂在天上还是掉在坑里或者御前劈叉,都能做到。正要上前,却忽然被何容琛抓住了手。
那只手凉凉的,十分镇静且平稳:“勿妄动。”
谢令鸢一怔,转头看向何容琛。圜丘台的燎炉正燃烧着,纵然天还未亮,火光却照亮了夜空,她亦能看清何容琛的神情。
眉头蹙着,可是眼神笃定且平静,袖子下的手也是稳稳的,一丝汗也没有。
——祭祀大典刚结束,就有刺客搅局,何太后她……无动于衷么?
谢令鸢心中一动,有什么想法逐渐清晰。
南郊作为祭祀之地,是绝对不会有刺客能混进来的,这里逢大祭之前会反复排查,即便是北燕的九歌刺客也不行。总之就是,不可能。
但怎么可能,陈留王的百人刺客能进得来?
她意识到了什么,而混乱溃逃的大臣里,在经过最初的慌乱后,长宁伯晁彦也回过了味来。
他差点也被禁卫军那一声提醒带偏了,陈留王的刺客即便行刺,又怎么会杀他,怎么会杀大臣?
陈留王是有一支私兵部队,潜入到长安,但前段时间宫变失败,安旭被捕,这支私兵队伍也早已被朝廷悉数收缴,除此以外,再未听说陈留王还有刺客留在长安了——这好歹也是天子之城,这南郊好歹是祭祀重地,岂是说进就进的地方?
那这些刺客,杀的都是谁?
天色虽然未亮,但刘堰正倒在他脚边的血泊里。刘堰是临淮刘氏的人。
长宁伯环视一圈,那些混乱之下被残杀的大臣,几乎都与他相熟,乐平赵氏赵盛德、陇西李氏的李赟……分明都是与陈留王过从甚密之人。
算是自己人,陈留王的刺客,怎么会对他们动手?
除非这些刺客,是打着陈留王的旗号,在这里大开杀戒!
然而如此重大的祭祀场合,若没有上位之人的谋划和默许,怎么会被刺客混进来,并且得手?
幡然醒悟只在一瞬,长宁伯身后响起熟悉的呻吟,是他的长子晁荣受重伤;不远处,高邈也跟两个刺客交手,高邈是兵部尚书,当了一辈子的武官,遇到刺杀不像刘堰那样措手不及当场惨死,还有余力周旋。
圜丘台上燎炉照得夜空透亮,何太后站在高高的祭台上,被重重禁卫军挡住,长宁伯看不清她的神情,却仿佛能看到她冰冷的目光,那目光有如实质,穿透重重人群,让他从头冷到脚——这女人手段真是阴毒!
这些刺客,必然都是她指使的,为了不落人口实,为了铲除他们!
他们这些官员,哪个没自己的消息渠道,苏祈恩被前线抓获送回长安一事,当然也有风闻。原本提心吊胆,忐忑了一阵子,观察何家人的动向,甚至在长安和其他地方的活动都暂时停了,生怕太后是在等他们露破绽。
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依旧没有撕破脸,让他们心中猜测纷纭。一想是苏祈恩根本没被抓,或者没招供;一想是太后大概权衡了一下,发现勾结陈留王的世家太多,牵连甚广,连根拔不动,她下不了手,干脆记在账上等以后清算。
谁知她完全出乎他们意料,根本不等坐实他们罪名,也不打算在朝中公布此事。她是直接动手啊,想让他们来不及反应、来不及反击,就枉死当场,做个糊涂鬼!
他晁彦才不会遂她所愿!幸好,他们风闻苏祈恩被抓后,也早已做好了撕破脸的准备,各家都出了些私兵。
长宁伯从怀中掏出了两枚响箭,猝然拉开,扔到了远处地上。
“砰——”三色烟花直冲夜空,在天际炸响,让混乱的几方一时停滞,意外望向夜空。
这是军中交战时常用的信号,不同色彩,用以传达不同军令。
站在圜丘台上的何太后仰头看了一眼,眼中映出烟花的色彩斑斓,她轻轻拨开挡在身前的几个禁卫,往前走了几步,目光稳稳盯向远处站在血泊中的人。
在这片刻的静滞中,长宁伯高喊道:“太后娘娘,你要对我们晁氏、蕲州高氏、临淮刘氏动手,不必借陈留王的名头。眼下我晁彦还没死,不妨向太后提个醒……”
从方才冒出刺客,到眼下长宁伯出声,前后不过须臾,谢令鸢也在他说话时,恍然想明白了前因后果。
这果然是何容琛安排的刺杀!
难怪之前苏祈恩招了口供,大理寺也暗中查事了罪证,太后却什么反应都没有。她一度以为太后是在等待时机——可实际上,朝廷正忙着交兵,哪有多余的力气去铲除这十几个世家,猴年马月能有这个时机?
所以何容琛装作无事,私下筹划的,就是快刀斩乱麻,怎样最快、最稳地杀掉他们!杀掉世家在朝中为官的中流砥柱,推到陈留王头上,以后再软刀子割肉,对这些世家慢慢下手,刚柔并济,总比两方对峙使朝廷瘫痪要好。
高邈气喘吁吁,丰城伯也将信将疑,他们靠到长宁伯身边。
“蕲州高氏、临淮刘氏、乐平赵氏、陇西李氏……”晁彦一口气说出十多个家族:“还有我与丰城伯,虽不比‘长安四姓’,但在朝中毕竟也占了四分之一的人,能凑出三万兵力。不瞒诸位,方才我放出的信号,就是集结兵力,围困京城……以及南郊。”
其他方才被刺客吓得东奔西逃的大臣,闻言气愤惊呼:“晁大人,你怎生如此狼心狗肺之徒!竟然私结兵力围困京城和这里,你此前分明是早有准备,存了逼宫的心思!”
“你们暗中勾结陈留王,这是图谋了多久!”
众大臣愤怒,怒的却不是他们勾结陈留王,而是围困京城和南郊。长安有什么?长安除了数万百姓,还有他们的家眷!眼下活生生变成了人质!
这些乱臣贼子,岂不是也在威胁他们!
晁彦才不管众臣义愤填膺呢,都被逼到这个份上了,注定是与整个朝廷作对。他继续道:“我相信,得到信号,长安令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放进城的。外城的百姓,你们倒不必担心……内城门谁在守?似乎是申国公府上担责?”
“胡说,长安有京师戍卫,你当他们形同虚设?”有大臣反驳,可是晁彦越是自信,他们越是担忧。
只有何容琛知道,京师戍卫是在她手里。布下这些局之前,她定要确保万无一失的。
长宁伯不在意他们反驳,得意笑了笑:“你们若不信,且等着。另有五千私兵,本是埋伏在南郊的路上,实不相瞒,本来你们也将死于‘陈留王之手’,哈哈哈哈!”
他们十几个世家难免意见不一,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不能打破局面;有人认为应该趁皇帝不在京,先诛杀太后与何家,何家倒台会有无数政治让利。反正皇帝与太后不合,他们动手后,若皇帝先回京,那就恭迎天子;若陈留王杀过来了,那就恭迎陈留王。左右都是投机,一本万利。
晁彦得意大笑,令群臣越发气愤。且不说这些大臣的府第几乎都坐落在内城,他们眼下分明也成了人质!他们急怒攻心下,倒是没察觉,晁彦虽是在威胁,然而实际上是谈判。
何容琛则听懂了他的弦外之音。除非禁卫军收手,放他们性命,否则这些家族调集的两万多私兵将围攻长安,南郊外也有对方的援军设伏,人数多于禁卫军——由于他们的私兵多是隐户,流动也难以察觉,很难界定他们在做什么,要什么时候动手。所以大理寺和监察卫也很难防。
何容琛权衡他的谈判。
她没有公然指出他们勾结陈留王的罪名,甚至没有惊动他们,正是因为忌惮这些世家勋贵的私兵。先帝朝时,他们能策动正月之祸,能撺掇柳贤妃“四姝争后”接连嫁祸害死两个皇子,能逼退兰溪派郦、沈、陆三家;他们占有广袤的田地,有着数以万计的隐户佃农,家族彼此勾结,私铸铜钱兵器,积累下堪比国库的财富。
其隐藏多年的实力,开国时尚且难削,又怎是此时的朝廷能够铲除。若他们联手反抗,只会搅得朝廷动荡不安。
可他们又都是投机之人,倒向了陈留王,甚至有家族迎合陈留王和北燕两边主子。她又必须要铲除,否则国家必亡于这些世家之手。
所以为了求稳,她铤而走险,不惜以身作饵,在皇皇帝天面前亮刀,杀了这些贰臣之心的人!
她冷冷道:“哀家想给你们留最后几分薄面。既然你们不要,那也休怪后世史书评述无情。”
放了他们性命是不可能的,谁知道他们下一瞬会不会反?可眼下也不能杀,她还在等一个时机。
她的目光越过重叠人群,与圜丘台下的何道庚遥遥对视。何道庚交叠的袖子下,悄悄比了个手势,然后几不可察地摇头,像是打瞌睡似的。
京城那边想必要生些乱子,只希望宫中何韵致能稳住大局,控制好内城局势。
黎明终于姗姗而至,天际微微泛蓝。而圜丘通明的火光下,禁卫军和晁彦两方依旧对峙。
第一百五十九章
长安城中一夜如常, 除了报更人敲着梆子穿过街巷, 偶有风声吹动草木沙沙作响。长安十二座城门的瓮城处,京师戍卫如常巡逻轮值。
含皇城禁卫军在内,京师戍卫共两万余人。除了巡逻守城的,剩下不当差的,则驻扎京郊。长安繁华都市, 民众拥挤,士兵驻城外是惯例。
京师戍卫统领孙晋成,是先帝朝时任命,位列从二品武职。他对萧氏绝对忠诚, 也没大的毛病, 就是不太上进,比较懒。懒得争权夺利,也懒得结党营私,先帝之所以任用他为统领,正是因对其秉性足够放心。然而如此与世不争之人,却偏爱喝酒。
夜里他接到了长安令上官显的邀请, 约他和几个同僚到府上喝酒一叙。
他们素日里交好, 常常同邀一起喝酒、诗会, 也习以为常。琢磨着喝酒不算误事,且长安令亲笔写的请帖,不去就太撅人家面子了。他便应了约。
小酌是在上官显的一处私宅小院里。孙晋成去的时候,才发现上官显叫的是京师戍卫的其他几个统领副将,正觥筹交错推杯换盏。
孙晋成心生不妥, 不过想想在老友家中喝个酒,也不是什么事,就没有煞风景,跟着在席间落座。
春天桃花梨花开了一树,花满枝头饶有意境。上官显不知从哪里请来西域的舞姬助兴,众人的目光黏在美人扭动的腰肢上,不留神多喝了几杯,竟就醉了。
“今儿这酒,劲头不小啊……”
上官显笑一笑,也做出醺醺然的模样。酒倒只是一般烈,却放了软骨散。睡一觉便可解,只不过翌日会有些宿醉的虚软。
几个喝醉的同僚被送到屋子里休息,长夜漫漫,却又仿佛短暂。
夜色风高起,上官显却难以入眠。
他心跳如雷,四肢发软,喉头发干,怎样也平静不下来。几个统领正睡在隔壁的房间,鼾声如雷,令他羡慕他们能够安然好梦。
不像他,有太多的把柄,被陈留王攥在了手里,便回不了头。若不顺从陈留王,把柄被捅出去,难逃一死;只好扶持陈留王大业,兴许尚能保住官位,或因从龙有功而封官进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