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了将军这话,我可以确信将军跟我的想法一样了。”莫离道。
    “如此末将就放心了。”李从珂松了口气。
    “但我却不知道将军这般做是为了甚么。”莫离道。
    “大帅此言何意?”李从珂不解。
    “将军为何不怀疑我?”莫离问。
    “大帅是太子最看重的人。”李从珂看着莫离道。
    “大抵不错。”莫离道。
    “末将相信太子,自然也相信大帅。”李从珂道出原委。
    “将军有这样的想法,想必太子会很高兴。”莫离点头笑道。
    “太子高兴,你我皆都高兴。”李从珂也笑起来。
    “既是如此,卢绛、蒯鳌二人,为何不能杀?”莫离问。
    “不是不能杀,是不能由大帅来杀。”李从珂道。
    “愿闻其详。”莫离道。
    “此二人近来言行异常,闹得军中不少人颇有疑心,想必此事陛下已经知道了。”李从珂道。
    “或许如此。”莫离道。
    “这就是大帅不能杀他们的原因。”李从珂道。
    “将军之意如何?”莫离问。
    “押送洛阳,为最稳妥之举。”李从珂道。
    莫离看向李从珂,“将军这般为我着想,离实在感激不已。”
    李从珂嘿然一笑,“征战在外,大战在即,将帅相合最是重要,谁会跟军功过不去?”
    莫离笑了,“跟军功过不去,就是跟富贵过不去。”
    李从珂哈哈大笑,“还好末将没有这样的毛病。”
    莫离道:“既是如此,就将这二人押解洛阳,让朝廷处置。”
    李从珂道:“善。”
    第828章 两军决战于滁和,尽得江淮莫神机(一)
    崇文殿。
    李从璟的话说完后,李嗣源默然良久。前者那番话的精义何在,后者自然是明白的。最后,李嗣源同意了李从璟的意见,不再过问江淮战事。
    当李嗣源对这件事拍板做下决定的时候,他尚且不知道,此事扭转了安史之乱以来,朝廷猜忌统兵大将的局面。自此之后,大唐的将帅领兵征战于四方,再不复被朝廷所牵制。
    因为军中本身就已经没有了监军一职,故而大唐将帅在领兵征战时,自是再无掣肘,得以尽展所能。
    安史之乱以来,因忌惮藩镇兵强,朝廷于每镇设监军之职,令宦官充任——赵宋更是以唐亡为鉴,再让宦官为监军,随行军中,节制将帅,情况严重时,军令不自将帅出,而皆出自宦官之手,故而赵太宗的征战,每多败北。
    这个局面,再也不复出现。
    这一夜皇帝与太子的辩论结果,影响深远,甚至说影响了大唐国势也不为过。
    李从璟离开崇文殿时,天色已经大亮,不知不觉间,他与李嗣源的辩论竟然持续了一整夜。
    出了宫门,李从璟没有回东宫,还是打马去了演武院。
    时已近夏,天气转暖,太阳也更显明亮、热火,当初现的晨光洒落演武院的丰碑林时,记载了大唐将帅征战功绩与一场场显要大战的石碑,在熹微阳光下,如同一个个静默的英雄,无声肃立。
    李从璟站在碑林中,久久不曾挪动,仿若与石碑已无二致,连他的身影也与石碑的影子融为一体。
    他身前的石碑,记载的正是莫离在同光年间孤身入渤海,帮助大明光掌握权柄,而后出战辽东的事迹。
    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演武院里的学生已经早操完毕,开始去上课的时候,李从璟也没回过神来。
    抚摸着石碑,李从璟脑海里思绪万千。
    天佑十九年,李从璟淇门建军,一封书信寄回晋阳,便将家训“乱世不出仕”的莫离拉来淇门。
    同年,李从璟建军情处,以莫离统之。
    次年,李从璟出战怀、孟二州,以莫离为军师,莫离以“鬼斧十手”之策,大破梁军戴思远。
    同光二年,李从璟克复平州,莫离随行参赞军机,与李从璟同受平州百姓跪拜。
    同光三年末,耶律阿保机伐渤海,李从璟领军北讨,莫离开始展现出“鬼神莫测”“时时料敌于先”的才能。
    天成元年,莫离随李从璟定荆南,两人差些身陷江陵城不得出。
    天成四年,莫离随李从璟讨平两川,因见李从璟平生白发,而对其大倾怒火。
    长兴元年,莫离随李从璟大定契丹,谈笑间,两人灭契丹军二十万,使得契丹易主。
    长兴二年,莫离随李从璟出征江淮。
    阳光已显炙热,李从璟额头上有细汗溢出,他的嘴角忽而露出一个笑意,“莫哥儿,此番可不要让我失望。”
    旋即,李从璟笑意更甚,温暖如昼,“你当然不会让我失望。”
    ……
    卢绛、蒯鳌被押上囚车的时候,相视苦涩一叹。
    劝莫离称王江淮,是为了进一步令唐军将帅生疑,他二人原以为此事即便不成,顶多也就是被莫离斥退,怎会想到,这莫离态度如此坚决,竟然一言不合就要斩杀使节?
    卢绛、蒯鳌此时已经醒悟,他们完全看错了莫离。
    但他们还不知道的是,在莫离心中,对那个人的忠诚,对与那个人共同拥有的梦想的忠诚,有多么大的分量——那是绝对不容许他人侮辱的存在——胆敢有试图玷污者,他必斩之!
    “大帅,都准备妥当了,是否现在启程?”押送卢绛、蒯鳌回洛阳的将士来禀报。
    莫离远远看了囚车中的卢绛、蒯鳌一眼,平静道:“启程。”
    队伍离开军营后,莫离也回到大帐,不时李从珂闻令前来,“大帅有事唤我?”
    莫离点点头,“我欲前往滁州,扬州就交给将军了。”
    李从珂闻言精神一振:扬州本就已经粮尽兵绝,攻克只是时间问题,并且都不用太久了——卢绛、蒯鳌的劳军,进一步打击了本就已经跌至谷底的扬州守军士气。
    “多谢大帅!”李从珂抱拳,他当然知道,莫离此时离开扬州,是要将攻克扬州的功劳让给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莫离对李从珂信任他没有叛国之举的答谢。
    莫离微笑道:“淮南兵虽然都在和州登岸,但其是否隐藏有小股精锐,意欲寻机救援扬州,还不得而知,将军不可大意,需得多加提防。”
    李从珂心头高兴,很庆幸他昨夜的应对非常正确,连忙打包票道:“大帅放心,事若有差,末将愿提头来见!”
    “如此,我在滁州等候捷报。”
    “大帅此去滁州,必定全歼贼军,末将预祝大帅取得大捷!”
    此情此景,正是将帅相合。
    ……
    不日,卢绛、蒯鳌被押解到洛阳。
    很快,审讯结果被呈送到李嗣源面前,卢绛、蒯鳌二人对用离间计的事情供认不讳。
    看罢奏章,李嗣源叹息道:“吾儿识人,吾不及也;吾儿胸怀,吾不及也;吾儿远见,吾不及也;吾儿大志,吾不及也;得儿如此,夫复何求?生子当如李从璟!”
    李从璟听闻此事后,只有一句话回应:“三军之事皆委任于将帅,君王不疑;后勤之事皆依托于君王,将帅不忧——能得如此,征战之师故能常胜。”
    ……
    卢绛、蒯鳌北上扬州时,使节队伍多达两百余众,莫离将卢绛、蒯鳌等人押解洛阳后,遣还了其它人等。正在与骆知详讨论吴国财政赋税的徐知诰,得到这个消息后沉默了半晌,就在骆知详准备劝解脸色可怕的徐知诰一二时,徐知诰猛然掀翻了案桌,起身破口大骂:“北贼欺人太甚,焉敢羁押我大吴栋梁?!”
    离间计没有成功也就罢了,打不了两军战场上见真章就是,徐知诰不至于不能接受,然则莫离强硬的将卢绛、蒯鳌押解洛阳,就使得徐知诰失去了两员大将,怎能不让他心头滴血?
    闻讯而来的周宗见徐知诰在堂中发怒,连忙让人收拾了案桌,小心翼翼的劝说徐知诰。然而一向以温文尔雅面目示人的徐知诰,这回火气大的异常,已经到了没心情掩饰情绪的地步。
    周宗束手立在一侧,对此只能徒叹奈何,作为徐知诰的心腹,他当然能够理解徐知诰的心情。
    昔年,边镐北上洛阳,折在李从璟、李从荣手里,使得吴军伐楚大业在最后关头没能成功,徐知诰气得在洞庭湖上吐血。
    边镐者,世间少见的大才,若是此番江淮之战有边镐在,李从璟、莫离不会如此轻易便占据江淮大半州县,吴军数度反击也不至于都无功而返,还损兵折将。而若是将边镐用在没有李从璟、莫离坐镇的楚地,只怕此时吴军也早已将唐军打得落花流水。
    边镐是全才,但最耀眼的才能还是在军事上。在边镐折了之后,徐知诰私下不是没有痛心疾首,后悔将边镐派往洛阳过,特别是在江淮、楚地战事不顺的时候,徐知诰每每念起边镐,近乎日夜茶饭不思。
    ——边镐孤身北上,以一人独对整个洛阳,本就占尽了劣势,失手了,也在情理之中。
    卢绛、蒯鳌二人,亦是奇才,虽然比不得边镐,但也是少见的俊彦,两人加在一起,也有几分边镐的神韵,然则此番亦因孤身北上,失手被擒。
    接连折损大将,徐知诰又怎能坐得住?心头的懊悔又怎能不甚?乍然闻变又怎能不恼羞成怒?
    然而这怪不得别人。
    周宗甚至在想:边镐、卢绛、蒯鳌等人,皆是难见的大才奇人,都因为“阴谋诡计”而折了,没有机会在真正的战场上大展拳脚,发挥他们该有的作用,这对他们三人而言,是否也是一种不公与悲哀?
    ……
    莫离抵达滁州后,将房知温等将聚在一处,召开军议。他之所以到滁州来,主要原因自然不是要将扬州军功让给李从珂,而是因为滁、和二州正当决战之期,而各部战事进展的并不顺利,所以他来亲自指挥战事。
    “先前淮南援军三万,在和州登岸后,特别是韩熙载、马仁裕出现在和州后,淮南军的战法突然变得比先前灵性不少。”房知温跟莫离禀报当下实情。
    他继续道:“和州的淮南兵,抢先占据了和州东北,与扬州交界地带的有利地形,将百战军挡在和州之外;其次,西南方面,又遣出偏师,出东关,进军庐州地界,成功袭取巢县,并向庐州城进逼,庐州的西方邺、李彦卿所部,不得不放弃东进全椒县的既定策略,退保庐州城。”
    “再次,滁州之兵固守营垒,并不与我交战,而秘遣精锐往东奔袭六合,李彦超、丁茂将军所部,正是被这股贼军击败,不得不退守六合——李彦超、丁茂所部退守六合后不久,扬州腹地天长县急报,已有数股淮南精锐马军过境!”
    说到这,房知温声音沉下来,“一言以蔽之,淮南兵以和州、滁州为中心,左右两翼皆已展开,并且频频取得战果,眼下,淮南兵攻城掠地,已将战场拉开,不仅解了王师数面对他们的围攻,而且颇有反击破局之势!”
    听到这,莫离不急不缓地问道:“依将军之见,往下战局会如何?”
    房知温微微扬起下颚,“旬日内,战局便有根本转变,可见淮南军中不乏良才,要将战事打成如今这般局面,既要有统兵者在大局上的缜密谋划,又需要骁将带领精锐部曲冲锋陷阵!”
    莫离抬起手,声音颇为冷硬的强调:“我在问将军对往下战局的推断。”
    房知温虎目一瞪,心头已是十分不悦,他从鼻孔里冷哼一声,“淮南的战略意图,无非是打开局面,往江淮更多州县用兵,将战场彻底铺陈开——并且他们已经得手了一半,这往下的战事可不好打,依本将看,我军应该重兵把守要地,扼制淮南兵的蔓延之势!”
    “哦?”莫离眉头挑了挑,“将军是这样认为?”
    房知温沉声反问:“有何不妥?”
    莫离嘴角微动,忽而道:“来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