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裴玉绯在屋里踱了踱, 咬牙道:“他一个中书官员,才应该是靠拢圣人那一派的, 谁能料到今日!是看着俱泰一路升官,年轻服不下那口气么?”
    竹承语站起身子来,把外衣叠了叠。她里头甚至没有穿着紧绷的束衣,只是裹了层棉布条,不看腰臀,上半身几乎与男子一般。纵然不是第一次看见了,裴玉绯也要忍不住咂咂嘴,早些年跟她做小姐妹的时候,就感慨过这丫头平的的连齐胸襦裙都挂不住。
    竹承语道:“能为了什么。他纵然在中书,却不如崔元望受圣人信赖,再加上当年明明是他制科名次在前,却眼睁睁看着俱泰一路升到尚书之位,能不恨么。圣人其实也提点过他几次,想要重用,他却认为为官不在于圣人更在于官场,于是积极的在朝中群臣之间活络。”
    裴玉绯心道:圣人明显是早就结识俱泰的,既然私下有一层关系,圣人自然希望通过俱泰来把控朝廷。那人这时候在官场上结交人脉,不就是跟俱泰在抢么,圣人必定更偏向俱泰,虽不至于出手表示什么,但肯定也不会再给他多少信赖。
    看着对面,竹承语显然也想到了这点。
    竹承语原本名竹铛玉,三年多前,在裴玉绯到山东河朔一代之前,她父亲竹承枸作为宣州刺史,曾随着崔季明他们外逃至和州,后来被南迁报复刺杀,长兄在逃离宣州过程中因被流民感染伤寒而亡。竹姓分两支,一是关中姓氏,二是滇地南蛮姓,她是前者,宣州出事时,她在从关中本家赶往宣州的路上。
    竹家不大,三流小世家,裴家的不太亲密的附庸之一。
    其父作为宣州刺史,本来就是清明刚正之人。这样抵抗,自然扇了行归于周的脸,竹家怕是要完了。在永王之乱开始之后,竹家被刻意针对,几乎屠戮殆尽。至此之后更是成了中原罕姓,人们只知西南住民有竹姓,而不知关中竹姓。
    这也都是后话,但竹承语确实意识到自己本家不能回,和州不敢去了。
    她当时无路可走,只得求助于裴玉绯。她长得有多么清俊,她长兄便是有她的三倍,裴玉绯之所以能跟这种小世家亲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她和竹承语的长兄有过一段感情。避人耳目,多以小姐妹竹承语的名义相邀,一来二去,裴玉绯也和竹承语关系不错。
    她既求助,裴玉绯便派人将她送去洛阳长安一代。毕竟和行归于周为敌了,还是往大邺中心跑能安全。她将自己竹铛玉的第二字改用另一读音,更名竹承语,作男子打扮,骑马乘车逃往长安。
    女装时候也挺漂亮,毕竟眼睛跟秋波似的,除了个子稍高一些,胸平了点,也是个颇有气质的女子。但换了男装,堪称是天衣无缝了。
    竹承语就跟画里走出来的魏晋美少年一般。清风秀朗,明珠玉润,因此和以武艺为荣,以健壮为美的胡汉混血王朝气质不太相符。但毕竟南朝打上来建立的大邺,骨子里有种对魏晋风骨的怀念,纵然是如今有人诟病她雌雄莫辨,清秀纤弱,却依旧有一大批文人认为史书中的魏晋翩翩少年便是如此。
    竹承语一路奔逃到洛阳,中途种种波折,也感觉到了男装在外的便利,以南地流民为由直接入了男子户籍。
    然而她却不是裴六这样的强势性格,她随长兄做过些生意,又从父亲那里学得不少为官之道,才情绝不差,在普通女子之中也算得上倔的,但毕竟心性温雅,不懂圆滑也不太泼辣,稳重也有些少女的羞涩,极通事理却也有点稚嫩的天真。
    她参与制科,纯粹是当时不少女子投行卷,她也想试试。然而别的女子是被挑出来,她却用着男子户籍,直接进入了国子监内的初试。
    初试自然也有搜身,然而就她这样的相貌,再加上制科规模小人数少,本来就不如春闱严格,搜身的官员看了她脸一眼,都怕旁人觉得占便宜,只草草摸了摸胸口袖子,没有细查就放过了她。
    一路上说是稀里糊涂也罢,犹豫过也罢,她好几次觉得心都快掉出来了,战战兢兢,她竟硬着头皮走到了最后。放榜的时候,她在崔元望下头三位,总榜第七。
    想要吐露真相却又怕遭牢狱之灾,竹承语硬着头皮进了翰林。制科的名次本来就不错,再一步进入了户部,随着户部扩充职能,俱泰步步高升想要提拔一同制科上来的同僚,便选中了温润寡言,却做事稳妥细致的竹承语。
    她长兄,裴玉绯的前前前前任,做生意颇有些天赋,竹承语耳濡目染,在户部如鱼得水。俱泰喜欢这种了解市场,有过经验的官员,她一路成为了户部巡官,仅次于侍郎。
    当看到有女子乔装打扮参加春闱,甚至获得了女进士身份,她也有些兴奋,然而最后的结局却是女进士得了虚名,入翰林有最低位的官品,却不得为官入朝。
    以为能昭告身份的竹承语,再度失望了。她也意识到自己到这一步有多幸运,有多难得。
    再加上本来是跌跌撞撞进的官场,在俱泰手下行事久了,他的魅力他的理想自然也感染了一批户部的官员,竹承语也想为俱泰心目中的未来,亦或是说圣人心目中的大邺出一份力。
    这想法刚刚有,她的才能也开始在户部受人瞩目,然而很快的,户部内斗,她先被卷了进去。
    之所以逃不得的原因,便是因为她不小心被某人揭露了身份,捏住了把柄。
    先是因某人的人脉关系与对原户部侍郎的构陷,她无法拒绝的被升为了户部侍郎,紧接着被迫背弃亲皇一派,进入反对商贾横行的守旧派。这本身与她的政治理念南辕北辙。
    连着父母长兄身份都被那人所知,他言语凿凿的说,一旦竹承语身份暴露,就算是圣人不给她定罪,群臣也会七嘴八舌不给她活路。再想想从三品的萧烟清,几次差点被人谋害,她既无家人更无后台,连姓氏也不比萧烟清响亮,落得什么凄惨命运谁都能想象得到。
    他既有人脉让她成为侍郎,也能构陷于她,让她因为朝堂上的连带罪过而入刑。
    一个落了刑的女子,往后命运如何……竹承语自己都不敢想。
    然而因被那人掌握身份,更过分的事情接踵而来。一面是她认为自己背叛了俱泰,背叛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一面恨而挣扎不得,日日在朝堂上可见那张脸——
    她毕竟性格不是裴玉绯那样的你死我活,她真的被逼的无路可退了。
    这件事儿,她只跟裴玉绯说过。裴玉绯一面又有点气她不够决绝硬气,一面又觉得这事儿太过分,想帮她一把。
    裴玉绯想过很多办法,她甚至亲自写请柬邀请那人来她观内。
    然而对方却不为所动。
    她倒是主动露面在各类诗会花宴之上,想要搜集对他不利的证据,然而对方年纪不大,做事滴水不漏,她竟无从下手。
    竹承语不想回去,趴在裴玉绯的榻上,与她说着最近的事情。裴玉绯思索着,却恰好看见几封她读过数遍的信,摆在她的床头。上头字迹形如驴打滚,错字漏字也不少,纸甚至也算不上好的,边缘还有泥点的痕迹……话说的老实,却也说的熨帖。
    裴玉绯忽然道:“若是我们不用阴招,用正面呢?”
    竹承语转头:“什么?”
    裴玉绯道;“钱尚书很信任你吧。不止是信任,他赏识你,也对你寄予厚望。”她看着竹承语面露愧疚之色,道:“我知道曾经跟你站在一起的同僚如今都恨你入骨,但是想要解释自己的行为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你只要说你是来卧底这保守一派的细作。”
    竹承语缓缓撑着身子从床上坐起来了,瞪大眼睛又茫然又惊喜的望着她。裴玉绯暗骂,她这样可真像她哥。
    裴玉绯坐过去,道:“你总觉得你无亲无故,然而其实你最大的后盾,是俱泰,是圣人!守旧派之所以能够横行,不过是因为圣人与俱泰不在。我建议,你不要考虑去扳倒他,而直接去扳倒守旧派,倒了,里头的腌臜自然会袒露。你便抓住把柄,把他和守旧派之间的关系暴露在外。然后立刻告病归‘老家’一段时间,就算是他对外告知你女子身份,你人不在洛阳,谁能证明?证明了谁又能信?等你回来,或许圣人和俱泰,就已经把他摁在土里了。”
    竹承语坐直身子:“圣人与俱泰远在外,如何联系,用朝中官驿送信,他必定能知晓!他们何时能够回来,我一个人怎么能扮的倒。”
    短暂的犹豫之后,她却又坚定道:“若不是变数太多,只要有可能,我自然愿意做!我可以去主动掌握他们这一派的内幕,也能调出不少消息给钱尚书。问题是这场仗打了已经这么久了,他们什么时候回来?我怕是我这样做,等不到他们回来,就先被处置了!”
    裴玉绯看了一眼手里那封信,轻笑道:“仗已经打完了,我有办法联系到俱泰,只是需要你亲笔写一封信。此事可以商议,只是既然如此,你也该知道怎么对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既然到了今天就不要玉碎瓦全,我们要全身而退。”
    竹承语望着她侧脸,好似心里得到了不少鼓舞。少年时期,她听说过不少裴玉绯的事情,几度波折,以为这个绝对是女子中异类的人也随着战争香消玉损,却没料到多年后能在洛阳重见。她从小性格就不是特别强势的类型,能走上这样一条险境,或许她也多多少少受了裴玉绯那股“凭什么不能”的狠劲的影响。
    裴玉绯本来想留她,竹承语却心里仿佛鼓起了莫大的勇气,决意回去算账目,写文书,全身心投入到户部的繁务之中,等待反击。
    竹承语夜里策马而归,月明星稀,石路澄明。想想三四年前她还是依偎在阿耶身边哭哭啼啼的小女孩儿,望月想的是花影与未来情郎,转眼到了老姑娘的年岁,她没能嫁人,手底下却诞生了无数的民事商法条例,诞生了几大户部隶属部门如榷货务、便钱务——
    大邺如今的繁荣,有她的那一份小功劳。
    未来只会有更多。
    此时望月,满心却只有苍茫几万里,长风云海间。
    蓝白的月光映着她面容,愈发皎皎,马蹄轻碎,响作一团。快到了家门口,她侧头望天,没有看到门口停驻着一辆马车,车前立有一人,披青衣,里头是没换的官服,肩上都被寒露所湿,双眼锁在她隐隐微笑的脸上。
    他道:“回来这么晚?”
    马蹄声猛地停了,竹承语转过脸来,一霎那面上惊慌惧意与无所适从显露,那点欣赏月色的闲适无影无踪。
    她坐在马上,盯着眼前的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对方笑的和此前无数次微笑分毫不差,让竹承语嗓子一涩,半晌道:“宋舍人。”
    他眉梢动了动。
    她只得改口道:“宋晏。”
    宋晏轻笑,拱了拱手:“承语弟。玩的尽兴?”
    竹承语偏了偏头,下马:“还好。”
    宋晏跟回自己家似的,径直推门走了进去,竹承语急了,家中没什么下人,宋晏带来的马夫过来牵她的马,她连忙快步走进院内:“这么晚你为什么要来?”
    他青色外衣搭在了主屋的衣架上,奇怪道:“怎么着?我是第一次这么晚来?”
    第334章 327.0327.$
    按理说崔季明养伤, 是会再胖一大圈儿的,然而建康虽然在修复,周边却没什么花天酒地的地方, 殷胥一切朴素从简, 她也要跟着茹素。她偶尔去军中,诸人却看她跑两步就疼起来龇牙咧嘴的模样,恨不得把她贡在轿子上抬回去。
    再加上魏军大部分被留在了建康周边协助重建,她本来还想磕着香瓜子看着他们训练, 结果没想到连这个做不到, 只能闲的偷偷跑去崔府监工。
    崔季明倒是不急, 殷胥却很想回去。虽然各地仍有不少作乱的小匪帮,但是建康附近几座城池都渐渐被任命了新的官员, 百姓就像是被抽刀拦断的江水一样,拔刀后渐渐自发的恢复了曾经的形状。
    崔季明本来是没有一件正事可以干的, 偶尔参与几场会谈,一齐商量商量南地大营的设立和地方上的兵制。这一日, 她却神色有些焦急的捏着一封信件来找殷胥了。
    那时候殷胥正在与俱泰和户部几位官员议事。她被允了从旁边侧门进来,坐在靠后的位置听他们的讨论,殷胥似乎忙到现在也有些累了,在俱泰面前也放松了些,散坐倚着一个高些的臂搁,喝着茶垂眼听着他说话,茶水的热气后,偶尔眉头动一动。
    听着俱泰细说,殷胥道:“这是不错的法子啊。”
    崔季明也算是听懂了。
    交引实施有几年了,大邺如今虽然也有大量交引券,但大多出现在边关和江岸,种类也十分稀缺,不过是粮铁盐茶四种罢了。这四样虽然可以开发,但不允许市场交易,私营官营全部收于朝廷。商贾可以用银钱在长安洛阳一带,购入朝廷定期发放且价格浮动的“交引”,而后用交引向朝廷换取物资。物资不能够流通,却可以直接送到各地招买的地区去卖给地方官府,赚取中央与招买地区的差价。
    但一是由于因为战争,不少商贾怕朝廷没有这样的兑换力,二则是因为差价都是要朝廷拿钱,所以各地方的差价不是太大,虽然交引也算是通行起来,却不是市场上特别风行的事物。
    俱泰认为交引对于重建南方与减少运送粮草等物资的成本,十分重要。他和竹承语早几年就多番探讨过这个问题,终于在一系列的完善后,这一方案正式由洛阳的户部提交给了薛菱。薛菱觉得十分好,计划开始实行后又写信给殷胥,殷胥拿到信后看出来是源于俱泰,便让俱泰当面解释。
    一条政令绕了一圈绕回了这里。
    这条政令大意是将让需要物资的地域提高商品的估价,变得比长安洛阳的物价高出更多,单笔交引获利的可能性更大。但是由于地方的估价与物价都是在随着供需浮动,这个高或低也不是永不变的。
    然后便开放交引的买卖交易,用交易来让商贾之间分摊利润,且朝廷用交易税务来收回一部分成本。
    殷胥道:“你倒是也知道商人逐利本性,这交引就是货物的凭证,一旦可以交易,他们必定低价时疯狂购入,高价时再度抛出。到时候不知道要怎么大乱。”
    俱泰:“现如今为了避免交易,每一张交引都有编号和持有人的姓名么?朝廷支持买卖,便是支持交引易名。为了交易易主后还能流通,我们就需要更改榷货务留存的备案,重置一张更名后的交引,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征收按交易税。为了防止买卖双方隐瞒交易价格,我们收取的是交引原价额的一定比率,比率无需太高,可以随着交易次数累计增加。为的是交引的每一次流通都登记在案,后期管控,也为了避免交易次数过多。”
    殷胥点头:“你是要控制一个名头下不能购入太多?”
    俱泰笑:“规定不能的律法永远不如过高的税率有用。每一张交引留在一个户主三个月内没有换货,没有交易,开始收税。每隔三个月将有一次税务,这些都可以累加,不用上门收缴,只要在他们兑换的时候扣除百分比就好了。市场千变万化,每三个月累加一次,到一年左右,边关都已经不需要物资了,他们还不兑换交引,这就是毁坏市场循环,我建议,在一个户头滞留满一年的交引,将扣除一半的价额以作补税!不论户头滞留时间,市场发售后十八个月以上,没有兑换的交引,自动折价至三分之二。”
    崔季明还想问,人都是特别会钻缝隙的,万一他们有意转买再转卖,让交引的滞留时间一直不超过三个月呢?然后在十八个月之前向高价地区卖出呢?
    仔细想想,前头那个根据转卖次数提高交易税率的,就是在防着这招呢。
    不愧是以前也做过倒买倒卖生意的,他绝对知道那些商贾想钻什么空子,一道道防线等着呢。
    殷胥也点了点头,俱泰继续道:“最重要的是,交引的交易拍卖,是绝不可能在重刻交引、缴纳税务的朝廷部门展开,届时必定会有大商贾类似于交引铺市这样的店门开业。在其中专门收买交引,谈好了价格,确定了收买,而后再带着人到朝廷部门办理手续。我们就是要防止铺市和兑换物资的榷货务打好关系,各地各边疆的纳货务与商贾关系密切,一旦相勾连,很有可能会做假账,在买卖时克扣或给虚价。”
    他倒是把事情都想到了最可能也最差的境况上了:“一是要严查各地账目与实际货物是否准确核对,以厉刑把控。二是不断的调换各地榷货务等朝廷部门的官员,缩短在一地的任期。”
    殷胥颔首道:“确实,你在这方面倒是想的全。而且最主要的是能解决咱们如今铸币不足的问题。这些交引作为钱的替代品流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上需要铜钱的量。大邺铜产量不够,铸币量也跟不上,虽然连年也在开设铸币厂,但是十几年前还有布帛在市场上裁以易物,现在早已没了,那部分价额都要换成铜钱。”
    另一户部官员补充道:“而且大邺的金银产量远不够如今所用,金页金饼本来是朝廷贮藏所用,如今流通到市场上却因金产量低而一步步走高,价格离谱。如果交引流通,绝对能缓解这样的状况。”
    殷胥当然明白,交引既然流通,肯定永远都会有一部分被留在市场上流通还不换做金银或物资。他道:“大概能有多少的交引会一直流通?”
    俱泰:“臣估算在三成以上。”
    崔季明本来就觉得这交引一旦可以买进卖出,怎么都有点证券的意思了。而且俱泰想要增加这类证券的种类,这就是明显的市场经济嘛!
    再加上这个货币在市场流通上不兑现的流通比例……
    崔季明是对这方面一窍不通的,高祖留下来的文书中被毁了大半,仅留存的一部分也只是提点了些官制方面的事情。这纯粹是大邺这百年来的商业土壤所孕育出来的事情啊。
    虽然大邺的疆域不及大唐,人口不如北宋,国家实力和对周边的威慑力甚至比不上中原诞生过的好几个帝国,然而这里比真正的历史,早三百多年扫平了世家豪强的专权,完善了科举制度拓宽了寒门进路,出现了本土化的完备商业……
    她一个人坐在旁边心里瞎激动,那些真正议论出这些,站在未来中心的人却不自知,他们只想把眼前一点事情做得更好。
    殷胥听闻交引在市场上流通的约有三分之一不会被兑现,心里冒出来了个别的想法。
    他眯眼道:“咱们当时说,如果多铸多少铜币就能满足各地市易了?”
    俱泰刚要开口,一下子反应了过来,眼睛亮了,声音轻了:“三成左右……”
    俩人心里是什么意思,一句话便通了。
    俱泰又惊又喜又担忧道:“我曾听竹侍郎提起过,蜀地有一名蜀商,您该知道,就那个隐藏姓名,托手下掌柜互搏,告咱们官府炼矾厂的。她就是因为交易的额度太大,三艘大船未必能运那么多的铜钱,蜀地又不太产金,她便命人用木牌刻着价额、时间、标号,交易后可以从蜀地拿到他们在长安洛阳附近的分号,不差分毫,随叫随到的兑换成铜钱金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