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也不能说刘备不安好心,毕竟这事做了对他有好处,但除了让曹操生气窝火之外,对陶谦也是没什么坏处的呀。
    甚至如果刘备的名望大了,他又站在陶谦这一边,那对陶谦还是有好处的。
    嗯,曹操是真的很生气的,尤其是刘备在信里甩的一手好锅,把坏事全都说成是因曹操而起了。
    “也不看看到底是谁在袁术的怂恿下主动来找我开战的!”
    然而曹操说这话没用,毕竟现在是他揍陶谦而不是陶谦揍他,因此当然是陶谦看起来更可怜更值得同情咯。
    你弱你有理。
    这时候就算是曹操也跟着陶谦和刘备学,跑去装可怜,大概也是没人信他的。
    所以说,他强他活该。
    纪衡在青州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默默的给曹操点了根蜡,简直心疼曹老板。
    希望没把头疼的毛病给气出来_(:3ゝ∠)_
    但要说起来,人家也不是只会哭泣装弱,该下刀子该捅人的时候那也是半点不手软的,这一点看看受伤的太史慈就知道的。
    不管曹操是不是因为这事憋屈窝火,现实就是,他的攻势确实被暂时遏制住了,而接下来短期内他都得不到较好的进攻机会,考虑到后面要过冬,冬季多数时候是不打仗的,毕竟冷,而且后勤的压力也很大,这一点是双方都存在的问题,再加上就算是现在,他们也得思考一下粮食该收了,家里急需劳动力。
    最后曹操只能暂时放弃进攻,开始收缩势力巩固目前的地盘。
    这看起来就像是曹操被刘备的一封信吓住了,所以暂且不来进攻了一样,经此一事,刘备顿时在徐州拥有了非常高的声望。
    曹操再次气炸。
    曹旭知道这消息之后心疼自家哥哥,就说刘备真不是个好人。
    纪衡一边给曹操点蜡一边得说一句,不愧是曹操宿命中的对手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棉花是哪个地方的作物来着?
    这年头没棉花,冬天都不好过啊,虽然皮毛羽绒啥的也能做,可这是用不到普通士卒身上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所以说,想要便宜又好用还方便推广的,那还得是棉花才行。
    然并卵,这年头并没有棉花,之前纪衡就没见过,后来询问糜竺,糜家商队遍布天下,见过的东西自然也多,可就算是糜竺也没听说过有类似于纪衡形容的棉花的东西。
    而这年代对外的贸易也被限制在陆地,纪衡又让人去凉州等地寻访那些其他国家来的商人们,却也没有听说过棉花的。
    纪衡心中倒是有大致的世界地图,嗯,真的只是大致,他可以在纸上画几个圈,然后说,这里是亚洲,那里是欧洲,再那边是非洲,还有美洲……
    好吧,这种低级技能大概是谁都会的。
    所以说,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如果冬季保暖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话,在冬天打仗永远都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要不……养绵羊?
    可绵羊又去哪里找!
    纪衡在这年头见的最多的羊是那种并没有很多毛毛的山羊。
    这可真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
    但不管咋说吧,在纪衡解决保暖的问题之前,冬天先一步到了。
    这一年的冬天曹操并不回来。
    毕竟虽然说起来是不干架了,那也得是分情况的。
    只能说大动作是没有了,小动作倒是不会消停的,再加上如果让陶谦抓到机会,这还不打,真当陶谦傻呢?
    而纪衡则算着时间说还是给纪函找个乳母吧。
    他之前劝说曹旭自己喂养,可现在想来,这也就意味着在纪函断奶之前曹旭都不能离开,可这显然是不行的。
    小孩子吃奶的时间少说差不多也得是一年左右,这么算起来,就算是明年曹旭也不能去。
    可徐州的战事眼看着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纪衡觉得总不能让曹旭在关键时候走不开啊。
    而且,断奶这种事,不仅仅是小孩子的,也是大人的。
    别忘了为了喂饱孩子,母亲是会分泌乳汁的,这也就代表曹旭并不能今日说不喂了,明日就能收拾好了上战场。
    那是扯淡呢!
    说起这事的时候,曹旭也觉得挺可惜的,但她也得承认纪衡说的很有道理啊。
    于是最后他们家里还是添了乳母,嗯,送来的时候是三个,让纪函自己选的。
    他愿意吃的就留下,不吃的还是得送走。
    头一次的时候,大概也是习惯问题,纪函并不愿意吃别人的奶,甚至让那些乳母抱他都不行。
    曹旭只能先选择让他适应。
    那些乳母很跟在纪函身边好多天,等着纪函习惯熟悉了她们之后,最后留下的只有两人。
    接下来就是逐渐减少曹旭喂奶的次数了。
    人的身体就是这么神奇,如果长期需要的话,母亲可以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喂养孩子,但如果想要停下的话,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需要适应期而已。
    在解决了纪函吃饭的问题之后,曹旭其实还有些失落,但世上的事情总是如此,不可能事事都能够兼顾,更不能十全十美,有些时候就是会为了一些事情牺牲掉另外一些,只看如何选择而已。
    曹旭原本以为今年也可以安安稳稳的过个冬天,毕竟陶谦看样子不像是会在这时候搞个大新闻的人。
    然并卵,就在曹旭的生日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家正准备过新年呢,司隶出事了。
    自从董卓迁都之后,司隶地区一直都是乱糟糟的,再加上李傕郭汜还有凉州益州各地的势力混战,司隶的情况其实向来不好。
    但那只是内战而已。
    这一次却是有外族人打进来了。
    被人一路打到了长安的附近。
    这是非常少见也非常值得重视的情况,几乎是天下的所有人都把关注点重新转回了被大家忽略已久的司隶地区。
    原本司隶虽然乱,但若有外族入侵却也可以抵挡一二。
    但这次凉州再次内乱,并州自顾不暇,李傕郭汜又没啥护国精神,只要不打进长安城扰乱他们的日子,他们是不会在乎的。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匈奴人大举入侵,并且真的一路打到了司隶地区。
    直到这个时候李傕郭汜两人才察觉到事情不好,可他们自己又无力退敌,再说了,他们也不想打,于是就让皇帝下令让凉州和并州出兵。
    可凉州和并州这时候自己的日子都不好过,谁搭理他们呀!
    司隶地区因为董卓作恶,本就已经民不聊生,洛阳一带更是成了一片废土,长安地区比之洛阳稍好一些,却也十分艰苦,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匈奴人的烧杀抢掠,一时之间司隶地区对于百姓们来说,简直成了人间地狱。
    曹旭接到这消息完全坐不住了,她也不去找此时留在青州的荀彧等人,因为她知道这些人说了不算,她很干脆的写了封书信给曹操送过去。
    然后曹操第二次的被人用一封书信给气到了。
    曹旭的意思只有一个,她要出兵,要去打匈奴人!
    曹操直接拍了桌子:“简直胡闹!”
    司隶的情况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可各路诸侯却无一人派出一兵一卒,这是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匈奴人来了就来了呗,对于此时的各大实力派来说,他们并不在意匈奴人是不是进来了,他们只在乎一件事情。
    皇帝。
    只要皇帝还安安稳稳的在长安,只要匈奴人没有发疯到想要占领大汉号令天下,那么只是在司隶地区作乱而已,这种事是不会有人管的。
    管了也没啥好处啊。
    更何况比起曹操,荆州的刘表,豫州的袁术,兖州的刘岱,甚至冀州的袁绍,出兵都更加方便一些点。
    但他们谁都没动。
    要说起来,刘表与皇帝还算得上是亲戚呢。
    与刘备这个自己嚷嚷着说是中山靖王之后的不同……毕竟中山靖王刘胜那是前汉武帝时期的人物了,并且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世世代代都在他的封地,因此只要是那地方的,只要姓刘,都能扯一句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
    刘表就不一样了,人家那是实打实的大汉朝廷早就承认的自家亲戚。
    你说这时候刘表都不出兵,其他人瞎蹦跶个什么劲呢?
    曹操是很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的,说白了,去打匈奴人简单,要兵马要粮草这都好办,这年头不像是前些年了,前些年除了边境地区,其他地方是养不了多少兵马的,朝廷也不让养,这些年大家的力量都发展起来了,还真不在乎这些。
    兵马粮草什么的,哪家都能拿出来。
    可这并不是有了兵马就能去做的事情。
    李傕郭汜明显比不上董卓,可为什么大家明知道只要派兵就能解决这两人,却一直没有人愿意去长安解救皇帝呢?
    说白了,放飞自我之后,谁还愿意再回来受约束呀。
    此时皇帝也是空有名头,再加上受制于李傕郭汜二人,因此并没有什么权威可言。
    以前要说起来皇帝来,那是被普通的平头百姓当做神一样的来看待的,那是天子,是真龙,可现在?
    皇帝?谁是皇帝?
    比起皇帝,大家知道的其实是各家的太守州牧。
    也就是说,此时的大汉各地,这些官员豪强们,名为大汉的州牧,实际上已经割据一方,称之为一方诸侯是不算错的。
    即使他们并不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那般是由天子册封的,但实际情况也差不多了。
    他们就是各地的土皇帝。
    这时候谁还愿意去搭理长安的那个皇帝呢?
    他在李郭二人手中就挺好的,真的。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因为这两人只能挟天子而不能令诸侯,反而让大家有了名正言顺把中央不当回事的理由,于是这事情也就好办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旭要去打匈奴,这说白了就是要去司隶地区掺一脚。
    没见之前李傕郭汜调兵也只是让凉州并州出兵,而没有算上中原地区的其他人么?他们自己也是很清楚这一点的。
    如果曹旭这时候去司隶攻打匈奴人,打输了暂且不说,赢了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