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阿瑶还真朝身后摸了摸,嘟嘴道:“阿娘骗人。”
这下连胡九龄也忍不住笑意,捋着自己尚未清理干净的美胡须,低沉地笑出声。他的小阿瑶,怎么能如此娇憨、如此可人。
见二老笑得开心,阿瑶更是不遗余力地卖乖,“再说女儿可不是在自夸,这鼻子这嘴还有眼睛,还不都是照着阿爹阿娘长得。正是因为阿爹英武不凡、阿娘相貌出众,才能生出这般貌美如花的女儿。”
胡九龄笑得更大声,与宋氏对视一眼后,边摇头边说道:“惠娘你看,咱们阿瑶小嘴跟抹了蜜似得,真是阿爹的开心果。”
听着两人笑声,阿瑶给他们各盛了一碗汤,双手递到两人跟前。
“这桌上一粥一饭皆是阿爹辛苦赚来,每日起早贪黑赚来的银钱可不能随便浪费,叫下人往灶下热热再吃便是。况且凉了的汤更是别有一番滋味,阿爹、阿娘也都尝尝。”
爱女亲手舀得汤,莫说是精心熬煮的补汤,便是穿肠毒药,胡九龄也能眼皮都不眨地喝下去。脸上笑意仍未散去,他尝了一口,抛去爱女心意,已经冷下来的汤滋味大不如新鲜着时。
宋氏亦觉如此,抬头看到对面满是期冀的眼,她放下汤碗,温婉地问道。
“难得阿瑶这般殷勤,又是说好话,又是舀汤,可是想要什么?”
仰起脖子将整碗汤喝个底朝天,胡九龄同样看向女儿,眼神中有些跃跃欲试。他一生子女缘薄,年近四十才得了这么个独女,更是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的好东西都捧到她跟前。他最喜欢阿瑶有所求时眼巴巴地看着他,然后用柔软的语调说出愿望,在他答应后扑到他身前,雀跃地说一句“阿爹最好了”。
被二老这样看着,阿瑶有些心虚。
“百善孝为先,女儿本就该孝顺阿爹和阿娘。盛碗汤算什么,若是你们不嫌弃,女儿天天给你们盛,一直盛到你们一百岁。”
这番话说得胡九龄整个人如刚吸收了日月精华似得,全身上下三万六千根毛孔透着舒爽。高兴之下,他直接豪爽地许诺。
“阿瑶喜欢什么便跟阿爹说,便是天上的星星阿爹也给你摘下来。”
“不用天上的星星。”
阿瑶摇头说道,记忆中阿爹还真给她摘过天上星星。幼时体弱,有次生病恰逢阴雨天,当时她浑身难受,直吵着要看星星,可阴雨天外面黑云层层堆叠,哪来得星星。后来还是阿爹命工匠将细碎的黄碧玺黏在深蓝色绸缎上,在她床帐周围围了一圈,又将库房中的夜明珠搬来。夜幕落下,夜明珠温润的光透过深蓝色绸缎,帐幔内繁星点点,如置身璀璨星河。
可惜前世那些南洋商队运来的黄碧玺和价值连城的东海夜明珠,连带沈家所有值钱的东西,经宋钦文尽数送入沈墨慈手中。夜明珠镶在马车四角,黄碧玺嵌入沈墨慈华丽的曳地长裙裙摆上。
重生前沈墨慈还拿腔拿调说什么“手上从不沾血”,一副怕被污浊之物玷染冰清玉洁的模样。可她挥霍无度的吃穿用度下,哪一点不沾满胡家鲜血。虽然她没有直接出手,可却躲在幕后阴谋算计、坏事做尽。难道做了恶事没被世人发现,就可以当没做过?
偏偏沈墨慈就是能假装自己没做过,前世直到她死,她依旧是大夏百姓心目中那个温柔善良的皇商沈家大小姐,也是几位王爷、包括宋钦文的掌心朱砂痣、心底白月光。
“阿瑶……瑶儿!”
阿爹的呼喊唤醒了她神智,扭头就见阿爹一脸担忧地看着她。
“阿瑶想什么那么入神,是不是被魇着了?”
“阿爹,女儿没事。”
没有过多解释,她直接说道:“女儿不要天上星星,只是想进学堂。”
“学堂?”
胡九龄和宋氏齐齐惊呼出声,尤其以前者反应最大。宠女十三载,此事已经成了胡九龄的本能。大夏女子地位颇高,青城中的书院中也设有女学堂。城中不少富庶之家都送姑娘进去,可他却从没想过送阿瑶进去,究其原因不过是一个字:累。
“那学堂卯时便要开始晨读,中午还要吃一个灶里出来的粗茶淡饭。不仅如此,每旬还有一日要躬身劳作,男子下地耕田,女子采桑养蚕,所做活计与乡野村妇并未两样。这般辛苦,哪赶得上在家学得舒服。阿瑶是不是不满意如今的女师傅,若是如此,阿爹便辞了她,再给你找更合心意的来。”
边劝说着,胡九龄已经盘算起了青城周围的品行才能上佳的女师傅。
就知道阿爹不会轻易同意,阿瑶咬唇。她当然知道在家学更舒服,阿爹请来的女师傅琴棋书画样样精用,讲起课来更是深入浅出,且在家学不用经历寒冬酷暑的路途颠簸,更是比书院舒服许多。
她之所以想去书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沈墨慈。前世沈墨慈在书院求学时,恰好遇到了来书院游历的当世大儒墨道玄。墨大儒桃李满天下,甚至曾在宫中为当日还是皇子的几位王爷开业解惑。沈墨慈拜入其名下,顺带也就成了几位王爷的小师妹。
正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沈家地位水涨船高。前世阿爹突然遭遇山匪袭击去世、胡家库房无故失窃走水时,她也不是没有怀疑过沈家。可当时官府出面,一力排除沈家嫌疑,就连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宋钦文也在旁边劝说,说什么“沈家虽比不得胡家,但也不是什么缺钱的人家,何故做什么打家劫舍、抓到后便有牢狱之灾的恶事!”
那么多人出来作证,加之她手中没什么确切证据,此事只能不了了之。随后当胡家置卖商铺田产结算账目时,财力雄厚的沈家买下大头。契书更替那天,沈墨慈亲自出面,当着众人面一副悲天悯人之态给她爹娘灵位上相,又温言细语地宽慰她。当时站在她边上的宋钦文,更是连声感谢沈姑娘仁义,给的价钱公道云云。目睹此事的人回去后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说沈家姑娘温柔善良,沈墨慈声名鹊起。
当日她不通俗物,更不知那些商铺田产价值几何,自然是宋钦文说公道她便觉得公道。可现在回想起来,只怕在那之前,两人便已经勾搭到一处。而他们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夺去胡家财产,归根结底还是有官府在后面支持。
官府为何要支持沈家?还不是因为沈墨慈背后的那几位王爷!
胡家向来与人为善,前世十三年她一直养在深闺,自问也没机会招惹沈墨慈,可她却害得她家破人亡。重生前最后三年,亲眼见到胡家偌大家业被一步步鲸吞蚕食,如今她比谁都清楚: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她与沈墨慈之间水火不容。即便她不去主动招惹,沈墨慈也会如前世般欺压上来。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击。
记忆中三月上旬墨大儒便要游历至书院,如今已是二月下旬,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若是叫沈墨慈再次成功拜师,有了几位王爷做靠山,便是她有前世记忆,绝对的权势下胡家也难以应付,所以书院她必须去。
作者有话要说: 以后我们定在下午5点更新,^^
☆、说服爹娘
作者有话要说: 重写了一遍,更顺滑,自我感觉萌萌哒,妹子们重新看下。
书院必须要去,只是该如何说服阿爹?
阿瑶很明白阿爹的顾虑,归根结底他和阿娘还是怕她吃苦。若是旁的理由她还好想方设法绕过去,只是现在他满满一腔慈父心肠,总让她有些无处下手。
碰到个渣爹固然不幸,可命好如她碰到个爱女如命的亲爹,也不能说事事顺心。
可如今万事迫在眉睫,已经由不得她犹豫。
“女儿虽未在书院读过,但也曾随表……表姐去那里玩过。里面绿树成荫、屋舍俨然,虽不及阿爹给女儿精心布置的闺房院落富贵舒适,但也算干净整洁,哪里有阿爹说得那般差?或者在阿爹心中,女儿就是吃不得苦的人。”
本来就是!不对,应该说是他的女儿哪用得着吃苦!再小的苦也不行!
胡九龄深以为然,可话到嘴边,看到爱女泫然欲泣的模样,委委屈屈的表情挂在小脸上让他整颗心都软了。
“当然不是!”
斩钉截铁地说完,他求救地看向夫人。
恶人都让她来做,也难怪阿瑶从小跟她不亲。宋氏剜了自家老爷一眼,无奈地开口。
“我们自然知道阿瑶是顶好的孩子,可千人千面。阿瑶自幼吃穿用度是最顶尖的,对一些外在的东西自然挑剔些。比如说你做床帐用的绸缎,寻常人家做衣裳都不一定穿得起。到时阿瑶见别人穿的普通些,难免会有所惊讶。虽然你不是故意、也并无坏心,可别人见了难免会难受,也难保不会生出别的心思。书院人多嘴杂,多数人心是好的,可难免有鬼蜮心思的小人恶意中伤,保不齐传言会说成什么样。”
因前面有奶娘从中作梗,以往宋氏每次想说这些道理时,都不知该从何开口。这会真开口了,她难免有些小心翼翼,将事情掰开、揉碎了说。
千人千面,的确是这个道理。前世家道中落后,她依旧不自觉地带出些富贵习惯。倒真不是刻意,而是自幼在锦玉堆中长大,有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富贵于她而言是理所当然。可先前一些理所当然之事,比如紫竹盐沐浴漱口、吃饭只食碧粳米,这些早已习惯之事,传到外面却成了挥霍无度的佐证。等后来变卖老宅陪宋钦文赴京赶考时,满青城口口相传的不是胡家赘婿生意屡屡失败,而是胡家孤女不通世事人情、于爹娘守孝期间仍不改奢靡本色,导致祖业不保。
而她的奢侈不孝,也间接衬托了沈墨慈的温柔善良、恭谨孝悌。
其实她就一个十几岁的姑娘,便是吃穿用度都用最好的,又能花去多少。细算起来,最后三年她花用的那些,加起来总数都不如宋钦文一次生意失败赔进去的多。
大概人活于世,都摆脱不了一个人言可畏。前世她所遭那些污蔑,大半原因出于自己不小心,还有一部分也与宋钦文和沈墨慈脱不开干系。阿娘一番话倒是点醒了她,做人首先得自律。不然自己浑身都是漏洞,又有什么立场去谴责别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幼时所读之书,已经说得明明白白。
“阿娘,昨日黄粱一梦,女儿突然明白了许多先前懵懂时忽略的道理。女儿生来锦衣玉食,可一粥一饭皆是阿爹走南闯北、阿娘操持中馈所辛苦传来。女儿不事生产不说,整日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反观其他人家姑娘,皆会帮爹娘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女儿听说沈家姑娘,前几年已经开始帮沈老爷掌管铺子生意,比起她来女儿可是差远了。这样的女儿,又有何脸面去嘲笑自力更生之人。”
阿瑶是真懂事了,从刚才到现在一直担心她被邪祟附身的胡九龄终于放下最后一丝担忧。
点头面露欣慰,其实他内心深处颇有些不是滋味。那些人又怎能与他的小阿瑶相提并论,胡家富甲一方,财产堪比大夏国库。阿瑶生在这金山银山里,合该是一辈子享福的命。
“沈金山家那个庶女看似聪明,实际上全是些歪门邪道。东林书院竟大肆吹捧此等心术不正、沽名钓誉之辈,这等地方不去也罢。”
虽然因阿瑶懂事态度有所松动,可真要送她去书院吃苦,胡九龄这当爹的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当然他也不是全无私心,东林书院中不仅有沈家庶女,更有宋氏的娘家侄儿。阿瑶自幼与宋钦文一道长大,青梅竹马两人感情甚笃。若是放她去书院,岂不等于羊入虎口。
娇养十三年的姑娘,他还没稀罕够呢,哪能便宜了外面的人!
宋氏倒是改了想法,先前她之所以不同意阿瑶去书院,无外乎担心她终年养在深闺、性子太过单纯,得罪了人不自知,到最后反倒坏了自己名声。现在见她这般懂事,她便往深处去想。东林书院条件虽比不得府里,但那么多有钱人家的公子、姑娘入读,相对来说也差不到哪儿去。多与人相处,阿瑶也能更好得识别人心;再者这些学子将来肯定要继承各家家业,若是与他们有了同窗之谊,将来她继承胡家时也容易些。这样一想,去书院倒是好事。
心下有了主意,她面露不赞同之色,柔声说道:“沈家庶女能与嫡出子女同等待遇,入东林书院,又能得夫子交口称赞,肯定有其过人之处。最起码单论心眼,就比咱们家这个傻阿瑶强不知多少倍。”
“娘~”
阿瑶不悦地拖长音,心下却不由佩服,方才娘两次开口可都说到点子上了。真是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是真知灼见。
“阿爹的小阿瑶心思澄澈、天真无暇,比那些整日勾心斗角之人不知要好多少。”
胡家嫡支向来子嗣单薄,人少了是非也少,兼之家产丰厚不用为生计发愁,所以一家人向来和乐融融,大半辈子下来不曾红过脸也是常有之事。胡九龄自幼在和乐的环境中长大,最是看不惯一家人勾心斗角,为点蝇头小利算计来算计去。
夫妻多年,一眼看明白他心思,宋氏心下感慨。公婆明理、夫婿敬重,多年未有子嗣也从未说过难听的话,嫁入胡家是她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可谁能保证阿瑶将来也能有她这样的好命?
“老爷,多见些世事人情总不是什么坏事。再说我钦文也在书院中,那孩子自幼便稳重,定会小心照料阿瑶。”
我就是担心宋钦文!
父女俩想法如出一辙,与胡九龄的严防死守不同,阿瑶则是灵机一动。
宋钦文往日最会装模作样,连阿爹也说不出他什么不好,阿娘更是拿他当半个儿子看。眼见她说服不了阿爹,不如另辟蹊径。
“对啊,书院还有表哥表姐,女儿与他们在一起读书,阿爹阿娘还有什么不放心。”
扯着宋钦文大旗,阿瑶小脸上满是对宋家兄妹的信任。
见此胡九龄一颗心简直是被放在油锅里煎,没想到他日防夜防,精心呵护的娇娇女还是被狼崽子诱惑了。本来就对宋钦文不甚满意的心,这会更是不满意到极点。
“那宋钦文有什么好,小小年纪做事便滴水不漏,保不齐是个藏奸的!”
“老爷!”
顾忌着宋氏情绪,胡九龄收回后面一长串谴责之言。见阿瑶目光灼灼,似乎将这话听进去了,他憋屈的心总算舒展不少。
“男女七岁不同席,虽然大夏没那么多规矩,但阿瑶如今已经十三,于男女大防上怎么都该注意着点。你阿娘方才说那些不经意间伤人倒是小事,我胡九龄的女儿,便是傲气些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有些大是大非却一定要弄明白,比如男女间那些事,所托非人便是一辈子的悔恨。”
宋氏却一直有意将娘家侄儿与女儿凑作堆,倒不是她偏袒娘家,而是宋钦文一表人才,书又读得好,将来肯定有大造化。且他与阿瑶自幼一道长大,青梅竹马,总比外面那些人知根知底。
她并非偏执之人,如今听老爷这般说,她也明白过来。胡家万贯家财,阿瑶又生得娇俏,压根不愁嫁。她如今才十三,再慢慢相看两年也来得及。总归阿瑶才是她亲生女儿,娘家侄儿再亲也还差着一层,胳膊肘往那边拐她很清楚,若还有更好的选择她定不会阻拦。
“阿娘方才那番话,只是怕你被有心之人恶意中伤。还是你阿爹说得对,只要大是大非上不出差错,立身正,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安抚完女儿,宋氏扭头看向胡九龄,“老爷,东林书院男学与女学分在两处,中间以良田相隔,相距甚远。且进学的姑娘身边又有丫鬟跟随,倒是不用太担心阿瑶会吃苦,或是受其它什么罪。”
“有丫鬟跟着!”阿瑶重复道。
胡九龄心中依旧百般不愿,可看着眼巴巴的女儿,拒绝的话终究说不出口。无尽担忧化为一丝叹息,最终他只能点头。
“也罢,既然阿瑶想去,那便去。”
“阿爹最好了。”
阿瑶小身子扑到阿爹怀中,柔软的小脸在他苍老的脸上蹭了蹭,亲昵之态溢于言表。
满心担忧皆被一腔甜蜜柔软所取代,胡九龄笑得一脸褶子,他最喜欢阿瑶达成所愿时这幅小女儿娇态,直让他慈父心肠得到最大满足。
===
茶楼内,苏州评弹的余音散去。
二楼临窗的包厢内,一身玄衣的陆景渊面前半跪着名藏蓝色衣袍的暗探。
“侯爷,属下尾随沈家下人至胡家西角门,躲在暗处查看。就听那人以奇怪的音节敲开西角门,递给胡家下人一包东西。未免打草惊蛇,属下跟上去,趁其不备取了其中一点回来。”
说完暗探自怀中取出一个纸包,双手举过头顶递到侯爷面前。
这下连胡九龄也忍不住笑意,捋着自己尚未清理干净的美胡须,低沉地笑出声。他的小阿瑶,怎么能如此娇憨、如此可人。
见二老笑得开心,阿瑶更是不遗余力地卖乖,“再说女儿可不是在自夸,这鼻子这嘴还有眼睛,还不都是照着阿爹阿娘长得。正是因为阿爹英武不凡、阿娘相貌出众,才能生出这般貌美如花的女儿。”
胡九龄笑得更大声,与宋氏对视一眼后,边摇头边说道:“惠娘你看,咱们阿瑶小嘴跟抹了蜜似得,真是阿爹的开心果。”
听着两人笑声,阿瑶给他们各盛了一碗汤,双手递到两人跟前。
“这桌上一粥一饭皆是阿爹辛苦赚来,每日起早贪黑赚来的银钱可不能随便浪费,叫下人往灶下热热再吃便是。况且凉了的汤更是别有一番滋味,阿爹、阿娘也都尝尝。”
爱女亲手舀得汤,莫说是精心熬煮的补汤,便是穿肠毒药,胡九龄也能眼皮都不眨地喝下去。脸上笑意仍未散去,他尝了一口,抛去爱女心意,已经冷下来的汤滋味大不如新鲜着时。
宋氏亦觉如此,抬头看到对面满是期冀的眼,她放下汤碗,温婉地问道。
“难得阿瑶这般殷勤,又是说好话,又是舀汤,可是想要什么?”
仰起脖子将整碗汤喝个底朝天,胡九龄同样看向女儿,眼神中有些跃跃欲试。他一生子女缘薄,年近四十才得了这么个独女,更是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的好东西都捧到她跟前。他最喜欢阿瑶有所求时眼巴巴地看着他,然后用柔软的语调说出愿望,在他答应后扑到他身前,雀跃地说一句“阿爹最好了”。
被二老这样看着,阿瑶有些心虚。
“百善孝为先,女儿本就该孝顺阿爹和阿娘。盛碗汤算什么,若是你们不嫌弃,女儿天天给你们盛,一直盛到你们一百岁。”
这番话说得胡九龄整个人如刚吸收了日月精华似得,全身上下三万六千根毛孔透着舒爽。高兴之下,他直接豪爽地许诺。
“阿瑶喜欢什么便跟阿爹说,便是天上的星星阿爹也给你摘下来。”
“不用天上的星星。”
阿瑶摇头说道,记忆中阿爹还真给她摘过天上星星。幼时体弱,有次生病恰逢阴雨天,当时她浑身难受,直吵着要看星星,可阴雨天外面黑云层层堆叠,哪来得星星。后来还是阿爹命工匠将细碎的黄碧玺黏在深蓝色绸缎上,在她床帐周围围了一圈,又将库房中的夜明珠搬来。夜幕落下,夜明珠温润的光透过深蓝色绸缎,帐幔内繁星点点,如置身璀璨星河。
可惜前世那些南洋商队运来的黄碧玺和价值连城的东海夜明珠,连带沈家所有值钱的东西,经宋钦文尽数送入沈墨慈手中。夜明珠镶在马车四角,黄碧玺嵌入沈墨慈华丽的曳地长裙裙摆上。
重生前沈墨慈还拿腔拿调说什么“手上从不沾血”,一副怕被污浊之物玷染冰清玉洁的模样。可她挥霍无度的吃穿用度下,哪一点不沾满胡家鲜血。虽然她没有直接出手,可却躲在幕后阴谋算计、坏事做尽。难道做了恶事没被世人发现,就可以当没做过?
偏偏沈墨慈就是能假装自己没做过,前世直到她死,她依旧是大夏百姓心目中那个温柔善良的皇商沈家大小姐,也是几位王爷、包括宋钦文的掌心朱砂痣、心底白月光。
“阿瑶……瑶儿!”
阿爹的呼喊唤醒了她神智,扭头就见阿爹一脸担忧地看着她。
“阿瑶想什么那么入神,是不是被魇着了?”
“阿爹,女儿没事。”
没有过多解释,她直接说道:“女儿不要天上星星,只是想进学堂。”
“学堂?”
胡九龄和宋氏齐齐惊呼出声,尤其以前者反应最大。宠女十三载,此事已经成了胡九龄的本能。大夏女子地位颇高,青城中的书院中也设有女学堂。城中不少富庶之家都送姑娘进去,可他却从没想过送阿瑶进去,究其原因不过是一个字:累。
“那学堂卯时便要开始晨读,中午还要吃一个灶里出来的粗茶淡饭。不仅如此,每旬还有一日要躬身劳作,男子下地耕田,女子采桑养蚕,所做活计与乡野村妇并未两样。这般辛苦,哪赶得上在家学得舒服。阿瑶是不是不满意如今的女师傅,若是如此,阿爹便辞了她,再给你找更合心意的来。”
边劝说着,胡九龄已经盘算起了青城周围的品行才能上佳的女师傅。
就知道阿爹不会轻易同意,阿瑶咬唇。她当然知道在家学更舒服,阿爹请来的女师傅琴棋书画样样精用,讲起课来更是深入浅出,且在家学不用经历寒冬酷暑的路途颠簸,更是比书院舒服许多。
她之所以想去书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沈墨慈。前世沈墨慈在书院求学时,恰好遇到了来书院游历的当世大儒墨道玄。墨大儒桃李满天下,甚至曾在宫中为当日还是皇子的几位王爷开业解惑。沈墨慈拜入其名下,顺带也就成了几位王爷的小师妹。
正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沈家地位水涨船高。前世阿爹突然遭遇山匪袭击去世、胡家库房无故失窃走水时,她也不是没有怀疑过沈家。可当时官府出面,一力排除沈家嫌疑,就连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宋钦文也在旁边劝说,说什么“沈家虽比不得胡家,但也不是什么缺钱的人家,何故做什么打家劫舍、抓到后便有牢狱之灾的恶事!”
那么多人出来作证,加之她手中没什么确切证据,此事只能不了了之。随后当胡家置卖商铺田产结算账目时,财力雄厚的沈家买下大头。契书更替那天,沈墨慈亲自出面,当着众人面一副悲天悯人之态给她爹娘灵位上相,又温言细语地宽慰她。当时站在她边上的宋钦文,更是连声感谢沈姑娘仁义,给的价钱公道云云。目睹此事的人回去后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说沈家姑娘温柔善良,沈墨慈声名鹊起。
当日她不通俗物,更不知那些商铺田产价值几何,自然是宋钦文说公道她便觉得公道。可现在回想起来,只怕在那之前,两人便已经勾搭到一处。而他们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夺去胡家财产,归根结底还是有官府在后面支持。
官府为何要支持沈家?还不是因为沈墨慈背后的那几位王爷!
胡家向来与人为善,前世十三年她一直养在深闺,自问也没机会招惹沈墨慈,可她却害得她家破人亡。重生前最后三年,亲眼见到胡家偌大家业被一步步鲸吞蚕食,如今她比谁都清楚: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她与沈墨慈之间水火不容。即便她不去主动招惹,沈墨慈也会如前世般欺压上来。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击。
记忆中三月上旬墨大儒便要游历至书院,如今已是二月下旬,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若是叫沈墨慈再次成功拜师,有了几位王爷做靠山,便是她有前世记忆,绝对的权势下胡家也难以应付,所以书院她必须去。
作者有话要说: 以后我们定在下午5点更新,^^
☆、说服爹娘
作者有话要说: 重写了一遍,更顺滑,自我感觉萌萌哒,妹子们重新看下。
书院必须要去,只是该如何说服阿爹?
阿瑶很明白阿爹的顾虑,归根结底他和阿娘还是怕她吃苦。若是旁的理由她还好想方设法绕过去,只是现在他满满一腔慈父心肠,总让她有些无处下手。
碰到个渣爹固然不幸,可命好如她碰到个爱女如命的亲爹,也不能说事事顺心。
可如今万事迫在眉睫,已经由不得她犹豫。
“女儿虽未在书院读过,但也曾随表……表姐去那里玩过。里面绿树成荫、屋舍俨然,虽不及阿爹给女儿精心布置的闺房院落富贵舒适,但也算干净整洁,哪里有阿爹说得那般差?或者在阿爹心中,女儿就是吃不得苦的人。”
本来就是!不对,应该说是他的女儿哪用得着吃苦!再小的苦也不行!
胡九龄深以为然,可话到嘴边,看到爱女泫然欲泣的模样,委委屈屈的表情挂在小脸上让他整颗心都软了。
“当然不是!”
斩钉截铁地说完,他求救地看向夫人。
恶人都让她来做,也难怪阿瑶从小跟她不亲。宋氏剜了自家老爷一眼,无奈地开口。
“我们自然知道阿瑶是顶好的孩子,可千人千面。阿瑶自幼吃穿用度是最顶尖的,对一些外在的东西自然挑剔些。比如说你做床帐用的绸缎,寻常人家做衣裳都不一定穿得起。到时阿瑶见别人穿的普通些,难免会有所惊讶。虽然你不是故意、也并无坏心,可别人见了难免会难受,也难保不会生出别的心思。书院人多嘴杂,多数人心是好的,可难免有鬼蜮心思的小人恶意中伤,保不齐传言会说成什么样。”
因前面有奶娘从中作梗,以往宋氏每次想说这些道理时,都不知该从何开口。这会真开口了,她难免有些小心翼翼,将事情掰开、揉碎了说。
千人千面,的确是这个道理。前世家道中落后,她依旧不自觉地带出些富贵习惯。倒真不是刻意,而是自幼在锦玉堆中长大,有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富贵于她而言是理所当然。可先前一些理所当然之事,比如紫竹盐沐浴漱口、吃饭只食碧粳米,这些早已习惯之事,传到外面却成了挥霍无度的佐证。等后来变卖老宅陪宋钦文赴京赶考时,满青城口口相传的不是胡家赘婿生意屡屡失败,而是胡家孤女不通世事人情、于爹娘守孝期间仍不改奢靡本色,导致祖业不保。
而她的奢侈不孝,也间接衬托了沈墨慈的温柔善良、恭谨孝悌。
其实她就一个十几岁的姑娘,便是吃穿用度都用最好的,又能花去多少。细算起来,最后三年她花用的那些,加起来总数都不如宋钦文一次生意失败赔进去的多。
大概人活于世,都摆脱不了一个人言可畏。前世她所遭那些污蔑,大半原因出于自己不小心,还有一部分也与宋钦文和沈墨慈脱不开干系。阿娘一番话倒是点醒了她,做人首先得自律。不然自己浑身都是漏洞,又有什么立场去谴责别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幼时所读之书,已经说得明明白白。
“阿娘,昨日黄粱一梦,女儿突然明白了许多先前懵懂时忽略的道理。女儿生来锦衣玉食,可一粥一饭皆是阿爹走南闯北、阿娘操持中馈所辛苦传来。女儿不事生产不说,整日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反观其他人家姑娘,皆会帮爹娘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女儿听说沈家姑娘,前几年已经开始帮沈老爷掌管铺子生意,比起她来女儿可是差远了。这样的女儿,又有何脸面去嘲笑自力更生之人。”
阿瑶是真懂事了,从刚才到现在一直担心她被邪祟附身的胡九龄终于放下最后一丝担忧。
点头面露欣慰,其实他内心深处颇有些不是滋味。那些人又怎能与他的小阿瑶相提并论,胡家富甲一方,财产堪比大夏国库。阿瑶生在这金山银山里,合该是一辈子享福的命。
“沈金山家那个庶女看似聪明,实际上全是些歪门邪道。东林书院竟大肆吹捧此等心术不正、沽名钓誉之辈,这等地方不去也罢。”
虽然因阿瑶懂事态度有所松动,可真要送她去书院吃苦,胡九龄这当爹的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当然他也不是全无私心,东林书院中不仅有沈家庶女,更有宋氏的娘家侄儿。阿瑶自幼与宋钦文一道长大,青梅竹马两人感情甚笃。若是放她去书院,岂不等于羊入虎口。
娇养十三年的姑娘,他还没稀罕够呢,哪能便宜了外面的人!
宋氏倒是改了想法,先前她之所以不同意阿瑶去书院,无外乎担心她终年养在深闺、性子太过单纯,得罪了人不自知,到最后反倒坏了自己名声。现在见她这般懂事,她便往深处去想。东林书院条件虽比不得府里,但那么多有钱人家的公子、姑娘入读,相对来说也差不到哪儿去。多与人相处,阿瑶也能更好得识别人心;再者这些学子将来肯定要继承各家家业,若是与他们有了同窗之谊,将来她继承胡家时也容易些。这样一想,去书院倒是好事。
心下有了主意,她面露不赞同之色,柔声说道:“沈家庶女能与嫡出子女同等待遇,入东林书院,又能得夫子交口称赞,肯定有其过人之处。最起码单论心眼,就比咱们家这个傻阿瑶强不知多少倍。”
“娘~”
阿瑶不悦地拖长音,心下却不由佩服,方才娘两次开口可都说到点子上了。真是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是真知灼见。
“阿爹的小阿瑶心思澄澈、天真无暇,比那些整日勾心斗角之人不知要好多少。”
胡家嫡支向来子嗣单薄,人少了是非也少,兼之家产丰厚不用为生计发愁,所以一家人向来和乐融融,大半辈子下来不曾红过脸也是常有之事。胡九龄自幼在和乐的环境中长大,最是看不惯一家人勾心斗角,为点蝇头小利算计来算计去。
夫妻多年,一眼看明白他心思,宋氏心下感慨。公婆明理、夫婿敬重,多年未有子嗣也从未说过难听的话,嫁入胡家是她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可谁能保证阿瑶将来也能有她这样的好命?
“老爷,多见些世事人情总不是什么坏事。再说我钦文也在书院中,那孩子自幼便稳重,定会小心照料阿瑶。”
我就是担心宋钦文!
父女俩想法如出一辙,与胡九龄的严防死守不同,阿瑶则是灵机一动。
宋钦文往日最会装模作样,连阿爹也说不出他什么不好,阿娘更是拿他当半个儿子看。眼见她说服不了阿爹,不如另辟蹊径。
“对啊,书院还有表哥表姐,女儿与他们在一起读书,阿爹阿娘还有什么不放心。”
扯着宋钦文大旗,阿瑶小脸上满是对宋家兄妹的信任。
见此胡九龄一颗心简直是被放在油锅里煎,没想到他日防夜防,精心呵护的娇娇女还是被狼崽子诱惑了。本来就对宋钦文不甚满意的心,这会更是不满意到极点。
“那宋钦文有什么好,小小年纪做事便滴水不漏,保不齐是个藏奸的!”
“老爷!”
顾忌着宋氏情绪,胡九龄收回后面一长串谴责之言。见阿瑶目光灼灼,似乎将这话听进去了,他憋屈的心总算舒展不少。
“男女七岁不同席,虽然大夏没那么多规矩,但阿瑶如今已经十三,于男女大防上怎么都该注意着点。你阿娘方才说那些不经意间伤人倒是小事,我胡九龄的女儿,便是傲气些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有些大是大非却一定要弄明白,比如男女间那些事,所托非人便是一辈子的悔恨。”
宋氏却一直有意将娘家侄儿与女儿凑作堆,倒不是她偏袒娘家,而是宋钦文一表人才,书又读得好,将来肯定有大造化。且他与阿瑶自幼一道长大,青梅竹马,总比外面那些人知根知底。
她并非偏执之人,如今听老爷这般说,她也明白过来。胡家万贯家财,阿瑶又生得娇俏,压根不愁嫁。她如今才十三,再慢慢相看两年也来得及。总归阿瑶才是她亲生女儿,娘家侄儿再亲也还差着一层,胳膊肘往那边拐她很清楚,若还有更好的选择她定不会阻拦。
“阿娘方才那番话,只是怕你被有心之人恶意中伤。还是你阿爹说得对,只要大是大非上不出差错,立身正,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安抚完女儿,宋氏扭头看向胡九龄,“老爷,东林书院男学与女学分在两处,中间以良田相隔,相距甚远。且进学的姑娘身边又有丫鬟跟随,倒是不用太担心阿瑶会吃苦,或是受其它什么罪。”
“有丫鬟跟着!”阿瑶重复道。
胡九龄心中依旧百般不愿,可看着眼巴巴的女儿,拒绝的话终究说不出口。无尽担忧化为一丝叹息,最终他只能点头。
“也罢,既然阿瑶想去,那便去。”
“阿爹最好了。”
阿瑶小身子扑到阿爹怀中,柔软的小脸在他苍老的脸上蹭了蹭,亲昵之态溢于言表。
满心担忧皆被一腔甜蜜柔软所取代,胡九龄笑得一脸褶子,他最喜欢阿瑶达成所愿时这幅小女儿娇态,直让他慈父心肠得到最大满足。
===
茶楼内,苏州评弹的余音散去。
二楼临窗的包厢内,一身玄衣的陆景渊面前半跪着名藏蓝色衣袍的暗探。
“侯爷,属下尾随沈家下人至胡家西角门,躲在暗处查看。就听那人以奇怪的音节敲开西角门,递给胡家下人一包东西。未免打草惊蛇,属下跟上去,趁其不备取了其中一点回来。”
说完暗探自怀中取出一个纸包,双手举过头顶递到侯爷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