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节
射击结束之后,于孝天邀请祖大寿等人亲自过去验靶,于是在近卫的护随之下,这些人一起走到了设立靶标的地方。
祖大寿和几个关宁诸将凑过去仔细观察了一下胸靶,一个个不由得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些胸靶每一块上面,起码都留下了几个弹弓,而且胸靶是用厚木做成,每一颗铳弹,都有效的穿透了胸靶,这样距离上,就算是打在人身上,也可以确保把铳弹射入人体之中。
于是祖大寿和几个关宁军将心中一阵阵的发寒,各个都暗叫侥幸,幸好他们当初没有选择和于孝天武力对抗,要不然的话,这会儿估计他们就是这些胸靶,被于家军的火枪打的满身窟窿了。
现在他们算是彻底明白了为何当初吴襄率兵去偷袭于家军占领的天津卫,会被打的那么惨,连他自己也被当场打成了零碎,原来于家军手中的火枪,果真不是吹的,这玩意儿着实犀利到了极点。
起码目前没有人能想出克制它们的办法,这家伙打的又远又准,就算是他们守城,估计也讨不到好,人家可以远远的在城外,把守在城墙上的守军一个个的敲掉,而不用担心会遭到守军的反击,这仗想想就让人觉得绝望,根本就没法打呀!简直只有纯挨揍的份,却没有还手的机会。
现在他们算是知道了于家军为何可以在短短几天时间,就把京师给拿下来的原因了,别说京师是那些银样镴枪头的京营镇守,就算是把他们这些关宁军拉去守城,估计也比那些京营强不到哪儿去。
今天于孝天看似让他们观看射击表演,说白了就是在敲山震虎,让他们先了解一下于家军手头上火枪的厉害,省的他们心里面打什么歪主意。
经此一次敲打之后,祖大寿和几个关宁军将,更是收敛起来了心中的那种倨傲,变得对于孝天更加恭敬了许多。
大营扎好之后,于孝天请他们入营到了刚刚搭起的大帐之中叙话,双方落座之后,于孝天也不跟他们做过多的寒暄客气,简单的询问了一下锦州这边关宁军兵力和训练装备的情况之后,便开始询问他们有关建奴的情况。
祖大寿等人也不敢欺瞒,差不多据实把他们目前手头的兵力情况以及装备训练的情况简单对于孝天讲述了一遍,接着便开始对于孝天汇报有关建奴那边的情况。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交出兵权
自从崇祯十二年于家军在关内大败入关的建奴大军之后,关外的建奴就变得消停了许多,战略上开始全面收缩,将他们的防线后撤到了大凌河北岸以北,这两年来,已经减少了对锦州一带的侵扰,变得安分了许多。
这也使得整个关外的局势变得缓和了许多,关宁军差不都算是在这边过了这几十年来最舒坦的两年多时间。
祖大寿也不是没想过趁着这个机会,趁机收复一些辽东失地,起码把广宁卫和义州收复回来。
在去年崇祯十四年春末的时候,祖大寿也曾经召集了一批关宁军,对义州发动了一次进攻,试图把义州城给夺还回来,但是当祖大寿领兵抵达义州之后,却发现建奴在那边防御很严,义州的建奴守军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装备了不少红夷大炮,关宁军在祖大寿的指挥下,连攻数日,却未能将义州夺下,反倒是损失很大。
不得已之下,祖大寿只得放弃了克复义州的想法,率军撤回了锦州一带,双方再一次回到了对峙的状态。
建奴很显然也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关宁军不去招惹他们,他们也不再轻易发兵来招惹关宁军。
双方这两年来,最多的也就是夜不收之间经常会发生几十人最多一二百人规模的冲突,基本上再没有打过什么上规模的大战。
所以整个关外这两年来,基本上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最为平静的时期,建奴方面已经全面从攻势转为了守势,失去了以前的那种嚣张气焰。
于孝天听罢之后,让人在大帐里面挂起了一张相当详尽的辽东地图,祖大寿等人一看,都暗自又吃了一惊,在这个时代,地图可是相当珍贵的东西,私人一般情况下很难拥有,而且也不会批量印刷,基本上都是手工绘制出来的。
也只有官府才有能力调集人力物力绘制出地图,而且因为制图技术的限制,这个时代中国的地图绘制都比较粗糙,非常不精确。
而且即便如此,也只有高级军将或者高官府中才可能会收藏有地图,普通的军将都很难弄到一张很详尽的地图。
但是于孝天今天挂出的这张地图,却相当详尽,地图比例绘制的十分精确,上面除了用各种颜色标注出了各种城镇乡村之外,山川河流也进行了标示,甚至于有些地方画了很多一圈一圈的线,标有数字,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而且地图上很多地方标注的颜色也不同,经过于孝天解释之后,他们才知道这些颜色不同的地方,代表了森林、丘陵、耕地、草地等。
这张地图的详尽程度,远超过他们以前所见过的所有地图,把整个辽东的地形地貌以及城镇都囊括了进来,下面还标注了比例,只需要用尺子量一下地图上的距离,根据比例换算一下,就基本上可以得到两地之间大概的距离。
如此精确的地图,是他们以前闻所未闻过的东西,这需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才能测绘出这样详尽的地图呀!
他们身为辽东军将,这么多年来也没有搞出过这么一份精确的地图,但是没想到于孝天手头却不知什么时候就绘制出了这么一份地图。
这些关宁军将们就算是用屁股想,也猜得出来,肯定于孝天早就暗中派人把整个辽东的情况调查清楚了,这不但包括了建奴的占领区,同样也包含了他们控制的区域,把整个辽东的情况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幸好他们这次没有在关外没有做出起兵和于孝天对抗的举动,要不然的话于孝天肯定可以把他们给轻松收拾掉。
于孝天也不管这帮人在想什么,挂出了地图之后,便根据地图开始和众将研究起了这一次出关讨伐建奴的具体作战事项。
在详细的询问了祖大寿等人他们对建奴的情况的了解之后,再根据于孝天自己情报系统侦得的一些消息,相互印合之后,便基本上得出了建奴目前的军事布置情况。
于孝天也不跟祖大寿等人客套什么,直接便开始布置起了接下来对建奴的作战方案。
于孝天暗讽了一下这些关宁军将们,嘲笑他们的无能,建奴在崇祯十二年之后,就已经实力大损,但是关宁军却基本上还保持着实力的完整性,但是这将近三年下来,关宁军却可以说是寸功未立,在建奴大军实力损失超过一半的情况下,居然寸土都未能收复回来。
虽然于孝天把话说的比较隐晦,可是祖大寿等人还是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不由得都颇有点惭愧。
于孝天其实没亏说他们,当年于孝天领兵三万余人,在关内大战建奴十万大军,还把建奴大军给打了个落花流水,差点将他们全歼在关内,但是这三年下来,他们在关外却基本上都在享受太平日子,却连一寸旧土都没有能克复回来。
大明朝廷花重金供养着他们,于孝天上位之后,这三年来,少说也起码给他们拨发了近百万两银子,但是他们却只花钱不办事,仅仅是保住了眼下的地盘没有再被建奴夺走罢了,说起来也确实不好听。
现在倒是还要于孝天率军亲征,来关外进讨建奴,而且他们也看出来于孝天此次出关,其实带的兵马数量并不是很多,甚至还没有他们关宁军的兵力足,但是人家却是要来把整个辽东都给克复回来的。
这话说出来确实让人不好受,但是这也确实是事实,他们关宁军几十年来,在关外确实是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整个辽东被建奴逐步蚕食,而他们却在一步步的后退,如果不是于家军在关内崇祯十二年干掉了建奴十万大军的话,估计现在连他们这里,也架不住已经被建奴过夺了去了。
所以虽然他们听出了于孝天在暗讽他们的无能,可是慑于于孝天的武力,他们各个都连屁都没敢放一个,低头不语,算是默认了于孝天对他们的指责。
当晚于孝天留下祖大寿和祖大寿长谈了一番,于孝天也没有隐瞒祖大寿,直接说明了他对今后关宁军军将地位的考虑和安排。
于孝天告诉祖大寿,这次他讨灭建奴之后,关宁军必须也重新接受改编,在他御下,决不允许像关宁军这样一支属于半私人化的军阀集团的存在,军队乃是国家的军队,不属于任何人,这一点不容挑战。
但是对于他们这些掌兵的关宁旧将,念在他们这么多年来,为大明镇守边关,也算是劳苦功高,以前的事情一概不予追究,准予他们卸甲归田,回乡荣养,但凡主动放弃兵权,交出兵权的,可以给予每个人五千两银子的安家费,并且回乡之后,可以给予他们二百亩私田供其养老之用。
但是如果有人不肯交出兵权,试图拥兵自重和朝廷对抗的话,那么后果自负,有人如果想要试试的话,大可放手一试,他于孝天不会在乎。
而对于祖大寿本人,于孝天则表示对其颇为器重,事后可以让祖大寿进入兵部做事,绝不会埋没祖大寿的才干。
祖大寿听罢之后沉默了半晌,摇头苦笑道:“多谢监国的厚爱,既然如此,那么祖某也无话可说,猛然让我等这么放弃麾下的这些弟兄,确实让我等不太好受。
但是既然监国大人心意已决,那么我等也只有遵命行事了,至于末将年纪已大,也早无进取之心,愿意归乡养老,还望监国大人看在我等为大明效忠数十载的份上,能善待我等!
另外我等麾下的那些兵将,虽然建功不多,但是也都为大明镇守边关如此多年,监国大人今后整编关宁军的时候,还望能善待他们!”
祖大寿之所以答应的这么爽快,也是出于无奈之举,如果但凡他还有一点办法,就不会轻易答应于孝天的条件、他祖家世代都是大明的重将,他兄弟几人,祖大乐、祖大弼、祖大成等人皆为关宁重将,可以说掌控着大批关宁军,在关外几乎无人可以辖制他们祖家,而且他们的子侄也多在军中效力,同样控制着大批兵马,势力之大,在关外几乎无人可望其项背。
但是之所以他答应交出兵权,也是因为看到了关内这两年的变化,虽然于孝天一直没有公开动他们关宁军,但是在关内各地,却逐步的拿掉了那些地方重将的兵权,用他的于家军取而代之。
关内不少重将并不肯轻易就范,起兵谋叛的不在少数,但是结果却无一能得手,往往都是刚一起兵,就被于孝天强力镇压了下去,结果导致满门覆灭。
特别是这次他见识过了于孝天麾下的于家军的威势之后,更是叹息自愧不如,以他麾下的关宁军和于家军相比,根本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
就算是他不答应,最后领兵谋叛,但是下场估计也可想而知,非但落不得一个好的下场,恐怕还要牵连整个祖家上下,最后都和他同殉。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光复第一战
现在于孝天保证他们只要交出兵权,就既往不咎,而且还会给他们以厚抚,让他们回家荣养,当一个富家翁,已经算是特别开恩了。
如果他们不抓住这个机会的话,恐怕等于孝天回头解决了建奴之后,就不会再给他们开出这么优厚的条件,到时候他们恐怕除了要交出兵权之外,连一个好下场都很难得到。
祖大寿迫于形势,最终也只能服软,接受了于孝天给他开出的条件,至于于孝天邀请他入兵部做事,他也选择了婉拒,因为他作为一个外系之人,今后兵部肯定都是于孝天直系的手下,他即便是入兵部,估计也会受到排挤,绝难掌握多少权力,倒不如干脆现在就急流勇退,回家当个富家翁,不问世事的好。
现在他已经可以确定,大明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了,眼前的这个于孝天,才是以后真正的主宰者,他是绝不容有任何军将,在他的眼皮下面拥兵自重的,与其与他对抗,倒还不如老老实实听命于他,可以落得一个好的结局。
于孝天说服了祖大寿之后,也松了一口气,对于关宁军,一直以来都是他的一块心病,甚至于此次率兵出关之前,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祖大寿等关宁诸将不肯听命于他,交出兵权重编关宁军的话,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在收拾建奴之前,先把这帮关宁军将给收拾掉,以解后顾之忧。
但是现在看来,他不用再担心这个事情了,祖大寿是个很聪明的人,而且知道事情该怎么做,还没有自大到认为凭借他们关宁军之力,可以和他于孝天对抗的程度,这次较为爽快的答应了他的条件,那么这对于以后他经略辽东,便是一个好事。
起码免去了一场不必要的杀戮,可以让关外少死不少人,这对于以后恢复辽东的生产,也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在这方面祖大寿这么做,可以说是有功于社稷,有功于民族,于是于孝天起身对祖大寿深施一礼道:“于某多谢祖大帅如此开明,于某代整个辽东百姓,谢过祖大帅!
但是此事还不急于一时,一切可以等到我等联手讨灭建奴之后再说!此次于某亲征辽东,还望祖大帅能不吝配合于某,一雪我大明数十年之辱!
如果这一次关宁军能建立功勋,那么于某此后可以重新考虑对于部分有功之人的安排!……”
祖大寿回到锦州城之中以后,立即将跟着他混的那些关宁诸将召集到了一起,将此次他和于孝天谈判的结果告知了众人。
众人一听顿时一片哗然,不同意的人大有人在,许多人当场就蹦了起来,咋呼着决不答应,甚至于有人当即就要回去点兵带兵自立山头去。
但是这些人的嚣闹很快被祖大寿一声怒喝给压制了下去,祖大寿冷眼扫了在场之人一遍,冷森森的对他们呵斥了一番,对他们陈明利害,把该说的又对他们说了一遍。
并且告诉这帮人,他已经同意了于孝天的提议,决定在此次于孝天讨灭建奴之后,便第一个交出兵权,如果谁要是不肯就范,非要带兵去自立山头的话,他第一个不答应,谁这么做就是跟他为敌,就算是于孝天暂时不去理他们,他祖大寿也会率兵对其进行进剿。
听了祖大寿这么一说,这帮家伙顿时都蔫儿了下来,心知事情恐怕已经是无法挽回,如果祖大寿不肯带着他们闹事的话,那么仅凭着他们这些人自己下去胡闹,估计完全没有半丝胜算,这样蹦出去跟于孝天作对,其实就是自己找死,而且估计于孝天也很乐意有人这么跳出来,当出头鸟!
现如今要是有人主动跳出去充当这个出头鸟的话,无疑将是于孝天最希望看到的,他肯定会用雷霆手段将这些个出头鸟给全部干掉,这一点在场的这些关宁军将们都不是傻子,肯定是没人愿意充当这个出头鸟的,既然没有人敢跳出去,那么他们也就出了接受之外,再没有任何办法了。
祖大寿这才算是彻底把这帮关宁诸将给按了下去,接下来又告诉他们,事情还有转机,于孝天有言在先,如果这次他率军对建奴进剿之中,他们这些关宁诸将愿意全力配合,并且立下战功的话,那么事后可以重新考虑对他们的任用问题,但是如果有人想要趁着这个机会给他添乱的话,于孝天丑话也说到了前面,诛其九族绝无二话,必将他们举家上下满门连根拔起,绝不心慈手软。
如此一手打一手拉的情况下,这些关宁诸将就算是不情不愿,也只能接受眼下的这个事实,纷纷偃旗息鼓,表示愿意听祖大寿的吩咐,按照祖大寿的吩咐行事。
崇祯十五年八月初七,一场大明和建奴之间的最后对决终于在辽东上演了,于孝天率领三万余于家军主力,从锦州出发,直扑大凌河。
一支早已在渤海湾之中待命的北方舰队的船队,随即派出众多小型船只,直入大凌河口,协助于家军主力强渡过了大凌河,直扑大凌河堡,也挑起了第二次大凌河堡之战。
只是这一次攻守双方却交还了位置,建奴军成了守方,明军也就是于家军却成了攻方。
大凌河堡现如今也乃是建奴在辽东防御关内明军的第一道防线,所以这几年来,被建奴大力经营,不断的扩建加固,使得大凌河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防御体系。
而且皇太极把最信任的济尔哈朗作为主帅,放在了大凌河堡亲自坐镇,并且把重新扩编的镶蓝旗放在了大凌河堡一带镇守,和西面的义州相望守护,共同构筑起了第一道对大明的防线。
于孝天没有先取义州,而是直接督师强渡大凌河,先是以船只上的火炮击溃了北岸的建奴守军,进而掩护帮助陆师强渡大凌河成功。
济尔哈朗随即率军反扑,但是却被于家军成功阻住,在大凌河北岸站稳了脚跟。
济尔哈朗见势不妙,于家军太过厉害,于是不敢再和于家军在野外浪战,率军赶紧撤回了大凌河城之中,关闭城门作势死守。
这时候建奴通过皇太极全力以赴的督造,现如今已经也铸造出了不少红夷大炮,虽然建奴所铸红夷大炮质量上远差于于家军所用的大炮,但是威力也不容小觑,单单是大凌河堡之中,就装备了二十余门大约十八磅左右的红夷大炮。
另外建奴也打造了不少火绳枪,形制上和明军所用的旧式鸟铳相仿,质量上还有所超出不少,济尔哈朗试图以这些火器和于家军进行对抗。
于孝天领兵攻过大凌河之后,便兵围了大凌河城,开始对大凌河堡发动了进攻。
大凌河堡之外的建奴兵马,很快被于家军骑兵肃清,剩下的建奴兵马尽数退守大凌河堡之中,死守大凌河堡。
于孝天下令架炮对大凌河堡发动猛烈炮击,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炮战,在于家军的新式炮兵面前,虽然建奴这两年来极力打造火炮,但是却还是完全被于家军的炮火压制。
三天激战下来,大凌河堡之中的那些红夷大炮几乎尽数被于家军大炮击毁,济尔哈朗大为惊惧,于是遣城中镶蓝旗的骑兵出城逆袭于家军,试图以骑兵将城外于家军的炮兵阵地摧毁。
但是他们的出击立即也遭到了于家军步兵和炮兵的猛烈打击,一千多出城偷袭的骑兵,根本连于家军炮兵阵地的边都没有摸到,便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剩下的残兵败将掉头逃走,但是又遭到了于家军刚刚组建不久的蒙古骑兵营的追杀。
结果一千多建奴骑兵,最终只有几十个人逃回了大凌河堡之中,剩下的基本上被聚歼在了城外。
济尔哈朗大为惊惧,于是只得派人夜间潜出大凌河城,赶往义州求援,命令义州守军前来救援大凌河城。
于孝天等的就是济尔哈朗的这一招,当初皇太极率兵攻打大凌河堡,也是采用了围城打援的办法,包围大凌河堡之后,接连敲掉了几路前来救援大凌河堡的明军,最终迫使镇守大凌河堡的祖大寿第一次降清,也导致了一万多关宁军精锐最终投降了建奴,成为了建奴的爪牙。
这一次于孝天以牙还牙,也采用了这个办法,义州建奴兵将,闻令不敢不从,起三千兵马出义州赶本大凌河城应援,但是半路上遭到了于家军的强力阻击,结果援军根本无力冲破于家军的防线,就被于家军击溃。
溃兵逃回义州城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时候连义州城也回不去了,原来于孝天这边领兵攻打大凌河堡,那边已经命令祖大寿率领两万关宁军,偷袭义州。
等义州建奴守军出城赶往大凌河堡的时候,祖大寿领兵出现在了义州城外,瞬间便把义州城包围的如同铁桶一般,开始不要命的攻打义州城。
这个时候义州城中仅剩下了不足两千建奴守军,加上部分民众,就算是把所有旗丁都全部加上,也不过只有区区不到五千守军。
而且义州城之中有不少汉人,并不愿意为建奴跟明军拼命,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汉兵故意放水,最终义州城终于被祖大寿麾下的关宁军攻破。
第一百二十章 两路夹击
祖大寿和几个关宁诸将凑过去仔细观察了一下胸靶,一个个不由得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些胸靶每一块上面,起码都留下了几个弹弓,而且胸靶是用厚木做成,每一颗铳弹,都有效的穿透了胸靶,这样距离上,就算是打在人身上,也可以确保把铳弹射入人体之中。
于是祖大寿和几个关宁军将心中一阵阵的发寒,各个都暗叫侥幸,幸好他们当初没有选择和于孝天武力对抗,要不然的话,这会儿估计他们就是这些胸靶,被于家军的火枪打的满身窟窿了。
现在他们算是彻底明白了为何当初吴襄率兵去偷袭于家军占领的天津卫,会被打的那么惨,连他自己也被当场打成了零碎,原来于家军手中的火枪,果真不是吹的,这玩意儿着实犀利到了极点。
起码目前没有人能想出克制它们的办法,这家伙打的又远又准,就算是他们守城,估计也讨不到好,人家可以远远的在城外,把守在城墙上的守军一个个的敲掉,而不用担心会遭到守军的反击,这仗想想就让人觉得绝望,根本就没法打呀!简直只有纯挨揍的份,却没有还手的机会。
现在他们算是知道了于家军为何可以在短短几天时间,就把京师给拿下来的原因了,别说京师是那些银样镴枪头的京营镇守,就算是把他们这些关宁军拉去守城,估计也比那些京营强不到哪儿去。
今天于孝天看似让他们观看射击表演,说白了就是在敲山震虎,让他们先了解一下于家军手头上火枪的厉害,省的他们心里面打什么歪主意。
经此一次敲打之后,祖大寿和几个关宁军将,更是收敛起来了心中的那种倨傲,变得对于孝天更加恭敬了许多。
大营扎好之后,于孝天请他们入营到了刚刚搭起的大帐之中叙话,双方落座之后,于孝天也不跟他们做过多的寒暄客气,简单的询问了一下锦州这边关宁军兵力和训练装备的情况之后,便开始询问他们有关建奴的情况。
祖大寿等人也不敢欺瞒,差不多据实把他们目前手头的兵力情况以及装备训练的情况简单对于孝天讲述了一遍,接着便开始对于孝天汇报有关建奴那边的情况。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交出兵权
自从崇祯十二年于家军在关内大败入关的建奴大军之后,关外的建奴就变得消停了许多,战略上开始全面收缩,将他们的防线后撤到了大凌河北岸以北,这两年来,已经减少了对锦州一带的侵扰,变得安分了许多。
这也使得整个关外的局势变得缓和了许多,关宁军差不都算是在这边过了这几十年来最舒坦的两年多时间。
祖大寿也不是没想过趁着这个机会,趁机收复一些辽东失地,起码把广宁卫和义州收复回来。
在去年崇祯十四年春末的时候,祖大寿也曾经召集了一批关宁军,对义州发动了一次进攻,试图把义州城给夺还回来,但是当祖大寿领兵抵达义州之后,却发现建奴在那边防御很严,义州的建奴守军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装备了不少红夷大炮,关宁军在祖大寿的指挥下,连攻数日,却未能将义州夺下,反倒是损失很大。
不得已之下,祖大寿只得放弃了克复义州的想法,率军撤回了锦州一带,双方再一次回到了对峙的状态。
建奴很显然也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关宁军不去招惹他们,他们也不再轻易发兵来招惹关宁军。
双方这两年来,最多的也就是夜不收之间经常会发生几十人最多一二百人规模的冲突,基本上再没有打过什么上规模的大战。
所以整个关外这两年来,基本上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最为平静的时期,建奴方面已经全面从攻势转为了守势,失去了以前的那种嚣张气焰。
于孝天听罢之后,让人在大帐里面挂起了一张相当详尽的辽东地图,祖大寿等人一看,都暗自又吃了一惊,在这个时代,地图可是相当珍贵的东西,私人一般情况下很难拥有,而且也不会批量印刷,基本上都是手工绘制出来的。
也只有官府才有能力调集人力物力绘制出地图,而且因为制图技术的限制,这个时代中国的地图绘制都比较粗糙,非常不精确。
而且即便如此,也只有高级军将或者高官府中才可能会收藏有地图,普通的军将都很难弄到一张很详尽的地图。
但是于孝天今天挂出的这张地图,却相当详尽,地图比例绘制的十分精确,上面除了用各种颜色标注出了各种城镇乡村之外,山川河流也进行了标示,甚至于有些地方画了很多一圈一圈的线,标有数字,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而且地图上很多地方标注的颜色也不同,经过于孝天解释之后,他们才知道这些颜色不同的地方,代表了森林、丘陵、耕地、草地等。
这张地图的详尽程度,远超过他们以前所见过的所有地图,把整个辽东的地形地貌以及城镇都囊括了进来,下面还标注了比例,只需要用尺子量一下地图上的距离,根据比例换算一下,就基本上可以得到两地之间大概的距离。
如此精确的地图,是他们以前闻所未闻过的东西,这需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才能测绘出这样详尽的地图呀!
他们身为辽东军将,这么多年来也没有搞出过这么一份精确的地图,但是没想到于孝天手头却不知什么时候就绘制出了这么一份地图。
这些关宁军将们就算是用屁股想,也猜得出来,肯定于孝天早就暗中派人把整个辽东的情况调查清楚了,这不但包括了建奴的占领区,同样也包含了他们控制的区域,把整个辽东的情况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幸好他们这次没有在关外没有做出起兵和于孝天对抗的举动,要不然的话于孝天肯定可以把他们给轻松收拾掉。
于孝天也不管这帮人在想什么,挂出了地图之后,便根据地图开始和众将研究起了这一次出关讨伐建奴的具体作战事项。
在详细的询问了祖大寿等人他们对建奴的情况的了解之后,再根据于孝天自己情报系统侦得的一些消息,相互印合之后,便基本上得出了建奴目前的军事布置情况。
于孝天也不跟祖大寿等人客套什么,直接便开始布置起了接下来对建奴的作战方案。
于孝天暗讽了一下这些关宁军将们,嘲笑他们的无能,建奴在崇祯十二年之后,就已经实力大损,但是关宁军却基本上还保持着实力的完整性,但是这将近三年下来,关宁军却可以说是寸功未立,在建奴大军实力损失超过一半的情况下,居然寸土都未能收复回来。
虽然于孝天把话说的比较隐晦,可是祖大寿等人还是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不由得都颇有点惭愧。
于孝天其实没亏说他们,当年于孝天领兵三万余人,在关内大战建奴十万大军,还把建奴大军给打了个落花流水,差点将他们全歼在关内,但是这三年下来,他们在关外却基本上都在享受太平日子,却连一寸旧土都没有能克复回来。
大明朝廷花重金供养着他们,于孝天上位之后,这三年来,少说也起码给他们拨发了近百万两银子,但是他们却只花钱不办事,仅仅是保住了眼下的地盘没有再被建奴夺走罢了,说起来也确实不好听。
现在倒是还要于孝天率军亲征,来关外进讨建奴,而且他们也看出来于孝天此次出关,其实带的兵马数量并不是很多,甚至还没有他们关宁军的兵力足,但是人家却是要来把整个辽东都给克复回来的。
这话说出来确实让人不好受,但是这也确实是事实,他们关宁军几十年来,在关外确实是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整个辽东被建奴逐步蚕食,而他们却在一步步的后退,如果不是于家军在关内崇祯十二年干掉了建奴十万大军的话,估计现在连他们这里,也架不住已经被建奴过夺了去了。
所以虽然他们听出了于孝天在暗讽他们的无能,可是慑于于孝天的武力,他们各个都连屁都没敢放一个,低头不语,算是默认了于孝天对他们的指责。
当晚于孝天留下祖大寿和祖大寿长谈了一番,于孝天也没有隐瞒祖大寿,直接说明了他对今后关宁军军将地位的考虑和安排。
于孝天告诉祖大寿,这次他讨灭建奴之后,关宁军必须也重新接受改编,在他御下,决不允许像关宁军这样一支属于半私人化的军阀集团的存在,军队乃是国家的军队,不属于任何人,这一点不容挑战。
但是对于他们这些掌兵的关宁旧将,念在他们这么多年来,为大明镇守边关,也算是劳苦功高,以前的事情一概不予追究,准予他们卸甲归田,回乡荣养,但凡主动放弃兵权,交出兵权的,可以给予每个人五千两银子的安家费,并且回乡之后,可以给予他们二百亩私田供其养老之用。
但是如果有人不肯交出兵权,试图拥兵自重和朝廷对抗的话,那么后果自负,有人如果想要试试的话,大可放手一试,他于孝天不会在乎。
而对于祖大寿本人,于孝天则表示对其颇为器重,事后可以让祖大寿进入兵部做事,绝不会埋没祖大寿的才干。
祖大寿听罢之后沉默了半晌,摇头苦笑道:“多谢监国的厚爱,既然如此,那么祖某也无话可说,猛然让我等这么放弃麾下的这些弟兄,确实让我等不太好受。
但是既然监国大人心意已决,那么我等也只有遵命行事了,至于末将年纪已大,也早无进取之心,愿意归乡养老,还望监国大人看在我等为大明效忠数十载的份上,能善待我等!
另外我等麾下的那些兵将,虽然建功不多,但是也都为大明镇守边关如此多年,监国大人今后整编关宁军的时候,还望能善待他们!”
祖大寿之所以答应的这么爽快,也是出于无奈之举,如果但凡他还有一点办法,就不会轻易答应于孝天的条件、他祖家世代都是大明的重将,他兄弟几人,祖大乐、祖大弼、祖大成等人皆为关宁重将,可以说掌控着大批关宁军,在关外几乎无人可以辖制他们祖家,而且他们的子侄也多在军中效力,同样控制着大批兵马,势力之大,在关外几乎无人可望其项背。
但是之所以他答应交出兵权,也是因为看到了关内这两年的变化,虽然于孝天一直没有公开动他们关宁军,但是在关内各地,却逐步的拿掉了那些地方重将的兵权,用他的于家军取而代之。
关内不少重将并不肯轻易就范,起兵谋叛的不在少数,但是结果却无一能得手,往往都是刚一起兵,就被于孝天强力镇压了下去,结果导致满门覆灭。
特别是这次他见识过了于孝天麾下的于家军的威势之后,更是叹息自愧不如,以他麾下的关宁军和于家军相比,根本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
就算是他不答应,最后领兵谋叛,但是下场估计也可想而知,非但落不得一个好的下场,恐怕还要牵连整个祖家上下,最后都和他同殉。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光复第一战
现在于孝天保证他们只要交出兵权,就既往不咎,而且还会给他们以厚抚,让他们回家荣养,当一个富家翁,已经算是特别开恩了。
如果他们不抓住这个机会的话,恐怕等于孝天回头解决了建奴之后,就不会再给他们开出这么优厚的条件,到时候他们恐怕除了要交出兵权之外,连一个好下场都很难得到。
祖大寿迫于形势,最终也只能服软,接受了于孝天给他开出的条件,至于于孝天邀请他入兵部做事,他也选择了婉拒,因为他作为一个外系之人,今后兵部肯定都是于孝天直系的手下,他即便是入兵部,估计也会受到排挤,绝难掌握多少权力,倒不如干脆现在就急流勇退,回家当个富家翁,不问世事的好。
现在他已经可以确定,大明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了,眼前的这个于孝天,才是以后真正的主宰者,他是绝不容有任何军将,在他的眼皮下面拥兵自重的,与其与他对抗,倒还不如老老实实听命于他,可以落得一个好的结局。
于孝天说服了祖大寿之后,也松了一口气,对于关宁军,一直以来都是他的一块心病,甚至于此次率兵出关之前,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祖大寿等关宁诸将不肯听命于他,交出兵权重编关宁军的话,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在收拾建奴之前,先把这帮关宁军将给收拾掉,以解后顾之忧。
但是现在看来,他不用再担心这个事情了,祖大寿是个很聪明的人,而且知道事情该怎么做,还没有自大到认为凭借他们关宁军之力,可以和他于孝天对抗的程度,这次较为爽快的答应了他的条件,那么这对于以后他经略辽东,便是一个好事。
起码免去了一场不必要的杀戮,可以让关外少死不少人,这对于以后恢复辽东的生产,也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在这方面祖大寿这么做,可以说是有功于社稷,有功于民族,于是于孝天起身对祖大寿深施一礼道:“于某多谢祖大帅如此开明,于某代整个辽东百姓,谢过祖大帅!
但是此事还不急于一时,一切可以等到我等联手讨灭建奴之后再说!此次于某亲征辽东,还望祖大帅能不吝配合于某,一雪我大明数十年之辱!
如果这一次关宁军能建立功勋,那么于某此后可以重新考虑对于部分有功之人的安排!……”
祖大寿回到锦州城之中以后,立即将跟着他混的那些关宁诸将召集到了一起,将此次他和于孝天谈判的结果告知了众人。
众人一听顿时一片哗然,不同意的人大有人在,许多人当场就蹦了起来,咋呼着决不答应,甚至于有人当即就要回去点兵带兵自立山头去。
但是这些人的嚣闹很快被祖大寿一声怒喝给压制了下去,祖大寿冷眼扫了在场之人一遍,冷森森的对他们呵斥了一番,对他们陈明利害,把该说的又对他们说了一遍。
并且告诉这帮人,他已经同意了于孝天的提议,决定在此次于孝天讨灭建奴之后,便第一个交出兵权,如果谁要是不肯就范,非要带兵去自立山头的话,他第一个不答应,谁这么做就是跟他为敌,就算是于孝天暂时不去理他们,他祖大寿也会率兵对其进行进剿。
听了祖大寿这么一说,这帮家伙顿时都蔫儿了下来,心知事情恐怕已经是无法挽回,如果祖大寿不肯带着他们闹事的话,那么仅凭着他们这些人自己下去胡闹,估计完全没有半丝胜算,这样蹦出去跟于孝天作对,其实就是自己找死,而且估计于孝天也很乐意有人这么跳出来,当出头鸟!
现如今要是有人主动跳出去充当这个出头鸟的话,无疑将是于孝天最希望看到的,他肯定会用雷霆手段将这些个出头鸟给全部干掉,这一点在场的这些关宁军将们都不是傻子,肯定是没人愿意充当这个出头鸟的,既然没有人敢跳出去,那么他们也就出了接受之外,再没有任何办法了。
祖大寿这才算是彻底把这帮关宁诸将给按了下去,接下来又告诉他们,事情还有转机,于孝天有言在先,如果这次他率军对建奴进剿之中,他们这些关宁诸将愿意全力配合,并且立下战功的话,那么事后可以重新考虑对他们的任用问题,但是如果有人想要趁着这个机会给他添乱的话,于孝天丑话也说到了前面,诛其九族绝无二话,必将他们举家上下满门连根拔起,绝不心慈手软。
如此一手打一手拉的情况下,这些关宁诸将就算是不情不愿,也只能接受眼下的这个事实,纷纷偃旗息鼓,表示愿意听祖大寿的吩咐,按照祖大寿的吩咐行事。
崇祯十五年八月初七,一场大明和建奴之间的最后对决终于在辽东上演了,于孝天率领三万余于家军主力,从锦州出发,直扑大凌河。
一支早已在渤海湾之中待命的北方舰队的船队,随即派出众多小型船只,直入大凌河口,协助于家军主力强渡过了大凌河,直扑大凌河堡,也挑起了第二次大凌河堡之战。
只是这一次攻守双方却交还了位置,建奴军成了守方,明军也就是于家军却成了攻方。
大凌河堡现如今也乃是建奴在辽东防御关内明军的第一道防线,所以这几年来,被建奴大力经营,不断的扩建加固,使得大凌河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防御体系。
而且皇太极把最信任的济尔哈朗作为主帅,放在了大凌河堡亲自坐镇,并且把重新扩编的镶蓝旗放在了大凌河堡一带镇守,和西面的义州相望守护,共同构筑起了第一道对大明的防线。
于孝天没有先取义州,而是直接督师强渡大凌河,先是以船只上的火炮击溃了北岸的建奴守军,进而掩护帮助陆师强渡大凌河成功。
济尔哈朗随即率军反扑,但是却被于家军成功阻住,在大凌河北岸站稳了脚跟。
济尔哈朗见势不妙,于家军太过厉害,于是不敢再和于家军在野外浪战,率军赶紧撤回了大凌河城之中,关闭城门作势死守。
这时候建奴通过皇太极全力以赴的督造,现如今已经也铸造出了不少红夷大炮,虽然建奴所铸红夷大炮质量上远差于于家军所用的大炮,但是威力也不容小觑,单单是大凌河堡之中,就装备了二十余门大约十八磅左右的红夷大炮。
另外建奴也打造了不少火绳枪,形制上和明军所用的旧式鸟铳相仿,质量上还有所超出不少,济尔哈朗试图以这些火器和于家军进行对抗。
于孝天领兵攻过大凌河之后,便兵围了大凌河城,开始对大凌河堡发动了进攻。
大凌河堡之外的建奴兵马,很快被于家军骑兵肃清,剩下的建奴兵马尽数退守大凌河堡之中,死守大凌河堡。
于孝天下令架炮对大凌河堡发动猛烈炮击,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炮战,在于家军的新式炮兵面前,虽然建奴这两年来极力打造火炮,但是却还是完全被于家军的炮火压制。
三天激战下来,大凌河堡之中的那些红夷大炮几乎尽数被于家军大炮击毁,济尔哈朗大为惊惧,于是遣城中镶蓝旗的骑兵出城逆袭于家军,试图以骑兵将城外于家军的炮兵阵地摧毁。
但是他们的出击立即也遭到了于家军步兵和炮兵的猛烈打击,一千多出城偷袭的骑兵,根本连于家军炮兵阵地的边都没有摸到,便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剩下的残兵败将掉头逃走,但是又遭到了于家军刚刚组建不久的蒙古骑兵营的追杀。
结果一千多建奴骑兵,最终只有几十个人逃回了大凌河堡之中,剩下的基本上被聚歼在了城外。
济尔哈朗大为惊惧,于是只得派人夜间潜出大凌河城,赶往义州求援,命令义州守军前来救援大凌河城。
于孝天等的就是济尔哈朗的这一招,当初皇太极率兵攻打大凌河堡,也是采用了围城打援的办法,包围大凌河堡之后,接连敲掉了几路前来救援大凌河堡的明军,最终迫使镇守大凌河堡的祖大寿第一次降清,也导致了一万多关宁军精锐最终投降了建奴,成为了建奴的爪牙。
这一次于孝天以牙还牙,也采用了这个办法,义州建奴兵将,闻令不敢不从,起三千兵马出义州赶本大凌河城应援,但是半路上遭到了于家军的强力阻击,结果援军根本无力冲破于家军的防线,就被于家军击溃。
溃兵逃回义州城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时候连义州城也回不去了,原来于孝天这边领兵攻打大凌河堡,那边已经命令祖大寿率领两万关宁军,偷袭义州。
等义州建奴守军出城赶往大凌河堡的时候,祖大寿领兵出现在了义州城外,瞬间便把义州城包围的如同铁桶一般,开始不要命的攻打义州城。
这个时候义州城中仅剩下了不足两千建奴守军,加上部分民众,就算是把所有旗丁都全部加上,也不过只有区区不到五千守军。
而且义州城之中有不少汉人,并不愿意为建奴跟明军拼命,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汉兵故意放水,最终义州城终于被祖大寿麾下的关宁军攻破。
第一百二十章 两路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