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强烈的意识到了大明的最大危机,现如今在他心目之中,于孝天这个隐患,已经几乎等同了建奴和中原流民军,成为了第三股可以随时摧毁大明的势力。
    于是崇祯在十年期间,开始认真考虑起了该如何处置于孝天这个事情,经过朝廷众臣反复商议之后,崇祯和众臣都认为于孝天这个隐患必须要进行剪除。
    但是如何剪除却成了一个大问题,于孝天现在拥兵自重,手头武力强悍,而且控制着大明沿海最强的水师船队,潜在实力之强,无人可以弄清楚。
    单单是简单的罢免他的官职,将其削职已经没有大用,弄不好这边要削他的职的消息刚刚一出,那边于孝天可能就会起兵造反。
    至于将其逮问这件事,众人连想都不敢想,因为福建方面送入京师的情报已经说明,于孝天已经把整个围头湾,甚至是泉州府一带,都经营成了铁桶一块,对于官府方面,可以说是针插不入,想要逮问于孝天,根本就不可能。
    有人提议武力解决,调两广浙江江西以及云贵等省的官军入福建,剿灭于孝天,但是这个提议一经提出,立即便遭到了众人的否定。
    开什么玩笑?要是能武力解决的话,皇上岂不早就想办法武力解决了吗?
    现如今于孝天基本上控制了整个福建的官军,就算是没被他控制的,也都是一些弱旅,于孝天挥挥手就可以将他们灭了。
    两广那边倒是有一些官军,兵力大概有几万人,可是两广的官军如果调入福建征讨于孝天的话,两广那边就兵力空虚了,本身两广这段时间就不太平,到处在冒烟,按下葫芦浮起瓢,根本抽不出兵力去对付于家军。
    云贵那边刚刚平定了奢安之乱,尚未恢复过来,兵力更是缺乏,浙江就不用说了,前几年浙兵被大批调往北方,消耗的已经差不多了,浙江境内本身兵力就不足,怎么可能调入福建征讨于孝天呢?
    更何况了,现如今朝廷财政严重短缺,山西大旱,朝廷只拿出了三千五百两银子,这要是调集十数万官军入闽征讨于孝天的话,起码要花费百万两银子以上,甚至可能要几百万两银子,朝廷哪儿去筹措这些兵饷和兵粮?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崇祯只觉得头大如斗,最终还是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请崇祯故技重施,调于孝天率军北上,入河南进剿流民军,命其受王家祯或者是洪承畴的节制,让于孝天的兵力在和流民军的交战之中消耗掉。
    这样的话既可以解决于孝天的威胁,又可以让于孝天和流民军狗咬狗,不管谁干掉了谁,对朝廷来说都是好事。
    这个办法一提出来,崇祯闻之大喜,当即拍板定案,决定再招于孝天北上入豫平叛,反正中原现在早已乱成了一锅粥,地方破败的已经不能再破败了,让于孝天领兵去哪儿和流民军对决,局面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了。
    而且于家军善战,如果于孝天这次还领旨出征的话,那么就可以趁机把他留在中原,只要他不回福建,那么就不会有大事发生。
    于是崇祯当即便下旨,令人到福建传旨给于孝天,令于孝天再次率领福建兵马一万五千人,北上河南征讨流民军,限他两个月之内,率军抵达河南,受王家祯节制。
    八月间圣旨送抵福建,但是偏偏这个时候传出了于孝天病了的消息,在圣旨抵达福建之前,于孝天居然在大热的天感了风寒,病体甚重,无法视事,派人给福建巡抚送了个消息,便闭门不出。
    圣旨送到了福建之后,于孝天以病体在身,无法视事为由,拒不接旨,就这么把圣旨给搁置了起来。
    消息传回京师,崇祯气的差点吐血,任谁都明白,于孝天这肯定是提前得到了消息,来了个托病不出,根本就不上朝廷的当。
    好吧,你让我率兵出战,我也不说不去,但是我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连床都下不了了,你总不能让人抬着我去打仗吧!所以对不起,我要先养病,什么时候病养好了,什么时候再说!
    崇祯得知消息之后,气的要死,但是却拿于孝天也没有办法,有心想要动武,或者干脆罢免于孝天,可是这么做的话,照样可能会逼得于孝天狗急跳墙,直接宣布造反。
    所以说崇祯现在对于孝天可以说是投鼠忌器,根本拿于孝天没有什么好办法,和诸臣商议之后,诸臣也拿不出一个什么好的章程,于是最终商议的结果,也只能是不了了之,现如今局势糜烂,关外建奴虎视眈眈,关内北方以及中原还有几十万流民军在四处闹事。
    现在要是把于孝天逼反的话,那么大明马上就要玩儿完,所以眼下谁都不敢去逼迫于孝天,只能先尽量的安抚住于孝天,让他别在这个时候起兵造反,能让朝廷先撑过这段时间,把流民军剿灭了之后,腾出手再来想办法对付于孝天最好。
    但是于孝天的事情也着实惹恼了崇祯,原本崇祯就对熊文灿当初袒护于孝天感到不满,现如今于孝天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尾大不掉的程度,他认为很大因素上,是熊文灿造成的,而且熊文灿在福建干了还不算,到了两广之后,还引狼入室,把于孝天又招致两广那边,现如今两广沿海也成了于孝天的囊中之物,这件事熊文灿怎么也脱不了干系。
    于是就在崇祯十年末的时候,崇祯下旨罢免了熊文灿两广总督之职,以一些小事为由,干脆就把熊文灿削职为民,赶回四川老家养老去。
    崇祯这么做,也是想要先断掉于孝天在官场上特别是两广那边一个强有力的助力,先从官面上孤立于孝天。
    熊文灿的命运也就此和历史原来的轨迹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和改变,历史上熊文灿可是要到湖广接替王家祯任五省总督,肩负起对流民军剿抚的事情的,而熊文灿当时口气太大,话风传到了京师之后,被崇祯听说,又因为熊文灿私下里和杨嗣昌关系不错,受到了杨嗣昌的保举,所以被调往了中原担负起了五省总督之职。
    事后结果很悲催,熊文灿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起初着实干出了点成效,招抚了张献忠、罗汝才等人,但是到了崇祯十二年之后,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再次复叛,导致了崇祯为此大怒,将熊文灿抓了起来,砍了脑袋。
    但是熊文灿不知道呀!这次莫名其妙的被朝廷削职一撸到底,赶回老家养老,让他非常郁闷,后来仔细合计了一下,感觉问题还是出在了于孝天身上。
    现如今市面上到处都传闻,说于孝天因为势力太大,已经招致了朝廷的担忧,而且这次于孝天托病不肯率兵北上平乱,更是惹得当今圣上不喜,而当今圣上因为投鼠忌器,不敢动于孝天,所以只能拿他撒气,把他一撸到底削职为民赶回老家。
    所以熊文灿被罢官之后,非常郁闷,差点想不开自缢身亡,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于孝天却雪中送炭,派人给他送了一份厚礼,并且写了一封亲笔信,对他进行安慰,算是报答熊文灿对他的知遇之恩。
    历史上不管任何时候,当官的都是人走茶凉,熊文灿这次被罢官,所有人都差不多看出了原因所在,心知熊文灿此生恐怕再无复起的可能,甚至于一旦有朝一日,于孝天起兵谋反的话,熊文灿可能还会被朝廷追究。
    而且这次圣上有旨,把熊文灿罢官之后,遣送回乡,也就是说不许熊文灿罢官之后,再乱走乱动,直接送回老家看管起来。
    这个时候,就算是和熊文灿平时关系相当不错的那些同僚们,也都对熊文灿避如蛇蝎,生怕沾上了他一点晦气。
    可是这个时候,也唯有于孝天,才雪中送炭,不但些亲笔信安慰熊文灿,而且还派给了熊文灿二百家丁,护送熊文灿返乡,沿途所有支出用度,全部由于孝天来负责承担,确保熊文灿在回乡途中,不会受到任何刁难。
    而且于孝天信中说明,这二百家丁,是他送给熊文灿的,就算是熊文灿回乡之后,这二百家丁也会留在熊文灿身边,来保护熊文灿,不在家乡受到任何欺负,而且对于这些家丁的开销,也全部由他于孝天负担,让熊文灿即便是回乡之后,也可以后顾无忧,任谁都不能欺负他熊文灿。
    (感谢投月票的弟兄,继续高呼,弟兄们,我要月票!还有感谢天涯醉客111朋友的打赏!)
    第一百九十四章 图谋遏制
    熊文灿看罢这封信之后,当即差点老泪纵横,连连对家仆说,还是于孝天念旧,当初没有看错人。
    虽然这次熊文灿是因为于孝天被罢官的,但是于孝天在这个时候,来给他雪中送炭,顿时也让熊文灿感到心中暖暖的,甚至亲自出门,去见了一下带队过来,护送他回乡的那个家丁头领,来人表现出了对熊文灿极大的尊重,让熊文灿很是安慰。
    特别是于孝天送来的二百家丁,各个都虎背熊腰,很是彪悍,一看就是精兵,这一下熊文灿放心了,这次回乡起码路上不会遇上什么麻烦了。
    他当官这么多年,也着实积攒了不少财货,现如今被罢官遣送回乡,少不了沿途会招致一些人刁难,甚至可能会招致一些贼人惦记,虽然他也豢养有几十个家丁,可是却恐怕无法保证他的安全。
    这从广东到四川老家的途中,山高林密,一路上要不断的换乘舟车,天知道会遇上什么事情。
    有不少当官的都是在致仕返乡或者被罢官返乡途中,遭到了歹人的伏击,甚至连家都回不到,便在途中被人干掉,这种事着实不少,而且现如今大明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途中更是不安全到了极点。
    有了这二百精悍的家丁,这一路上他就算是高枕无忧了,而且于孝天说的明白,这些家丁不用他养,于孝天会负责承担他们的开销,这等于是给熊文灿又送了一份大礼,熊文灿这个时候,对于孝天还是心生感激的。
    而于孝天之所以送熊文灿这两百家丁,除了表示一下,无疑也是在向世人昭示,他于孝天并非是那种知恩不图报之人,熊文灿待他不薄,现如今因为他受到牵连,罢官返乡,他不能忘了这份情谊,而且他做人不势力,并不因为熊文灿被贬,就对其避如蛇蝎。
    另外他这么做,也有一个目的,通过护送熊文灿返乡,将两百名精锐手下,先行派往四川,使之堂而皇之的在四川以熊文灿家丁的身份明面上存在,算是提前为今后攻略四川,打下一个伏笔。
    现如今熊文灿被贬,今后时局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既然熊文灿不能担纲五省总督,那么以王家祯的能力,很难做到将张献忠、罗汝才等人招抚,在今后一段时间,时局的发展将会彻底偏离原来的轨迹。
    现在于孝天已经无法看清,未来一段时间,流民军的发展将会走到何种地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以大明目前的能力,是绝对无法彻底将这些流民军给剿灭的,就算是打掉了李自成、张献忠这帮凶人,以后还会冒出更多的凶人,大明目前所采用的策略,对于流民军来说,是剿不胜剿。
    而崇祯现在打的主意很明显就是想要先把流民军剿灭之后,再考虑如何对付他于孝天,可怜的崇祯恐怕这个想法要彻底落空了,他根本不知道,他错在什么地方,所以流民军根本不可能被彻底剿灭。
    就算是崇祯把流民军剿的差不多,北边还有一伙建奴尚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大明关内,崇祯根本不可能腾出手来对付他于孝天了。
    现如今他于孝天等待的就是一个可以一举将大明覆灭的机会,虽然他也很清楚,任何朝代的更迭,都少不了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少不了对整个社会推翻重来,但是他还是想,在他起兵造反的时候,能将中国百姓的苦难降低一些,对社会资源摧毁减少一些,而这个机会,他认为已经距离他不远了。
    于孝天这托病不出,一拖就是大半年,朝廷几次三番派人问询他的病情,并且派人去探视于孝天,但是结果都是于孝天病得很重,甚至连被派去探望于孝天的官员,都回复朝廷说于孝天身染重兵不似有假。
    崇祯听罢之后,还是不敢放心,于是又遣三名御医专程南下到福建探视于孝天,代他查明于孝天到底是不是真的病了。
    可是三名御医还没有进入福建,刚刚走到滁州境内,便在途中车仗遭到了盗匪袭击,三名御医当场被杀一人,剩下两名御医也莫名失踪,事后当地官府查明,袭击这队御医车仗的贼人,乃是活动于霍英山一带(大别山地区)的老回回手下部众所为。
    结果派御医去探查于孝天病情的这件事也只能就此收场,崇祯只得相信了福建送回的消息,那就是于孝天真的病了,而且病的不轻。
    对于这个消息,崇祯和众臣还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于孝天重病在身,这对朝廷来说,可是大好的消息,只要于孝天重病不起,那么他对大明就没有威胁,甚至于崇祯还暗中诅咒,于孝天最好是这次干脆一病不起,彻底挂掉才好呢!那样等于老天爷为他剪除了一个巨大的心腹之患。
    既然于孝天身体有恙,那么崇祯自然不能再调他北上平乱了,所以整个崇祯十年间,福建显得颇为平静,于孝天也不去找官府的麻烦,官府也不去主动招惹于孝天。
    但是福建官方,还是在崇祯十年间,断了对于孝天所部的粮饷供应,试图通过在粮钱方面,先行遏制于孝天手下。
    最初几个月,于孝天因为“病重”无法视事,这件事始终没有爆发,但是到了年末之后,于孝天的手下终于爆发,漳泉、兴化府、建宁、延平、汀州等地,于孝天麾下所部,几乎同时发难,在军将的率领下,冲入城中,包围了当地的知府衙门以及各地的衙门,将地方官抓出来,当众殴击索要粮饷。
    各地于孝天的部将声称,如果官府再不给他们开饷拨粮的话,他们就要杀官造反,兵发福州城,福建官方迫于压力,只得拨发了部分粮饷给于家军,这才稍稍安抚住了于家军兵将,没有让于家军把事态继续闹大。
    通过这件事,福建官方也意识到,想要用绝发粮饷,控制住于孝天麾下的于家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么做只能逼迫于孝天的手下,更早作乱。
    期间福建官府方面,也多次试图对于家军部将进行分化,采取一些加官进爵的办法,诱使部分于孝天手下的部将脱离于孝天,为朝廷所用,但是这样的行动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没有一点收效。
    这些被游说的于家军军将们,有的人当面断然拒绝,而有的人则虚以委蛇,满口打哈哈,但是却坚决不肯听官府的招呼。
    现如今福建一带,因为于孝天所部和官府关系紧张,各地时而会闹出一些事情,当然也有一些乱匪,趁机作乱,官府根本调不动于孝天所辖的兵将,只能对于孝天服软。
    于孝天和其它那些军阀不同,于孝天拥有自身财政供应,根本不依赖于官府朝廷拨发的粮饷,所以他完全可以游离于体制之外,使得大明官府朝廷拿他根本没有办法,这也是为何官府和朝廷方面,一直对于孝天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动他的原因。
    虽然于孝天在“病重”期间,但是海狼的各项工作却并未停滞下来,各方面的事务,都由专人负责,逐步按照计划朝前推进着。
    一各个新的步兵营和炮兵营,在各地纷纷组建了起来,并且在各地展开了如火如荼的训练,各种武器开始拨发了下去,装备到了新组建的部队之中。
    海军方面对于陆军不断的扩兵,颇有一点微词,现如今他们海军几乎控制了全部中国沿海,每个舰队都负责了相当大的海域,可是于孝天却并未给海军增加多少舰船,也没有给他们大批扩军,仅仅是各舰队,扩编了一个海兵营,说白了也就是后世的海军陆战队。
    一旦需要的时候,这些海兵营除了可以驻防沿海一些要塞之外,还可以在陆军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进行一些登陆行动。
    但是于孝天在崇祯十年末的时候,“拖着病体”召见了各大舰队的指挥官,跟他们密谈了很长时间,这些海军的军将们这才心满意足的各自返回了他们的辖地之中,不再重提扩兵的计划。
    至于于孝天和海军军将方面谈了些什么,其他人很少了解,这帮海军的军将们回去之后,也闭口不提这件事,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没人关心这件事了。
    总之陆军方面,在崇祯十年到十一年上半年期间,又扩编出了十六个营,炮兵营两个,步兵营十一个,辎重营两个,骑兵营一个,兵力扩增了两万人,使得陆军的主将张大嘴和孟飞等人,各个都乐的是呲牙咧嘴,再见到海军的那些同僚的时候,一个个下巴扬的老高。
    这帮陆军的表现,让海军兵将们嗤之以鼻,时不时的调侃陆军同僚们,相互之间也没少发生摩擦,陆军说他们才是于家军的骨干,而海军却嘲讽他们说如果没有他们海军的话,陆军算个球!从南到北陆军想要沿海机动,离开海军运送他们,他们就靠着两条腿捯饬吧!
    如果是没有海军给陆军进行补给的话,那么陆军这帮土鳖今后恐怕连屎都吃不上,结果这样的争论,往往导致最后双方发生斗殴,一个个打的鼻青脸肿的。
    (大漠笑春风兄弟今天开了个好头,给了个重磅打赏,月票榜名次比较喜人,弟兄们继续加强火力支援吧!跪谢跪谢!)
    第一百九十五章 旅顺堡
    幸好于孝天在军中组建了一支直接隶属于他直辖的督兵队,这些督兵其实就是后世各国的宪兵队,在天朝冠以了纠察的名义,拥有极高的权力,主要负责纠察军纪。
    这些督兵以小队编制,分散在各地驻军基地,并且随军一起行动,主要负责督查和纠察诸军兵将违反军纪的情况。
    往往这些海陆军兵将发生斗殴的时候,他们就会立即赶赴出事地点,将一帮惹事的家伙们劈头盖脸的用藤棍猛抽一顿,然后各个拉回去关禁闭。
    而禁闭室也修的很有意思,禁闭室高不到四尺,宽不到两尺,长不过四尺,根本就是个小笼子,当兵的被关进去之后,即站不直腰,也伸不开腿,吃喝拉撒就在这么一个逼仄的小空间里面,而且没人可以说话,每天只有人给他们按时送饭,将马桶拉出去倾倒。
    但凡是关进过禁闭室的家伙,无不提起这几天的经历,各个都不寒而栗,说什么都不想再体会一下被关到禁闭室的那种不见天日的滋味了。
    幸好海军和陆军方面,都有严令,打架可以,但是只能用拳头,谁要是敢动刀子或者是动用火枪的话,那么就会立即被赶出军队,轻则送往苦役营去干苦役,重则造成对方伤亡的话,甚至可能当场被拉出去吊死。
    所以别看两军平时没少发生摩擦,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可是却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有人动刀子或者是动枪,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只是每场架打下来,双方都被对方揍得跟猪头一般,甚至连骨折的情况都发生的不多。
    于孝天对于两个军种之间发生的这些斗殴事件,倒是也不怎么插手去管,这种军种间的冲突摩擦,在他看来实属正常,这充分的说明了两个军种的兵将们,都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深刻的认同,而且对他们所在的军种,拥有自身的荣誉感,愿意主动维护自己军种的荣耀,小打小闹发生点摩擦,是应该的。
    要是两个军种之间,没有人在乎他们自己兵种的荣耀和未来的话,那么反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那就说明了这帮家伙,已经彻底失去了进取心,这对于军队建设,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只要这帮家伙在关键的时候,别互相拆台,那么对于这种小打小闹,他反倒持鼓励态度,只是平时不说罢了,但是谁要是敢在重要行动的时候,还保持对对方的成见,不按照命令合作的话,那么对不起,只要被查证,就等着重罚吧!
    但是在崇祯十年,于家军也并非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崇祯十年初的时候,奴酋皇太极派兵攻打朝鲜,连克义州、安州等地,直逼朝鲜都城平壤,朝鲜国王带着王子遁逃出城,派人向大明求援。
    现如今大明自己都顾不过来自己,哪儿还顾得上这藩属国呀!但是不去管,又实在是太让朝鲜人寒心,朝廷争论了好一阵子,才决定派兵救援朝鲜,可是不等他们调齐兵马和舟船,朝鲜国王已经被迫宣布投降了,这件事直到四月间的时候,大明朝廷才获得消息。
    朝鲜投降建奴,对于大明来说,无疑又是当头一棒,因为朝鲜以前好歹算是大明的属国,虽然朝鲜军队绝对属于战五渣一级的,根本对建奴构不成多少威胁,但是好歹也算是大明的友邦,能多少给建奴在背后造成一点压力,使得建奴不得不小心防范。
    可是现在朝鲜被建奴击败,投降了建奴,这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另外朝鲜投降,也让东江镇那边,更加孤立,原本毛文龙领兵打下东江镇这块地盘的时候,因为大明的补给困难,也根本不够用,所以东江军多会跑去敲诈勒索朝鲜人,从朝鲜那边获取一些粮食和物资。
    但是毛文龙死后,东江军内部早已分裂的一塌糊涂,现在这帮东江军,整天想的不是怎么跟建奴作对,而是天天都在琢磨着怎么对付他们自己人,整天杀来杀去,现如今早已对建奴构不成任何威胁了。
    但是东江军的存在,毕竟还是给建奴造成了一些麻烦,始终都是一颗顶在建奴后背上的钉子,让建奴寝食难安。
    现如今朝鲜宣布投降建奴,那么以后就彻底站在了大明的对立面上,绝不可能再给东江军提供任何帮助,接下来东江军的处境恐怕就麻烦大了。
    消息传到福建,于孝天得知之后,默算了一下,朝鲜投降建奴,这件事他是知道的,但是以前记不清时间,所以不知道建奴是什么时候迫使朝鲜投降,现如今消息确定之后,他立即下令,济州岛驻军宣布全面接管济州岛,将济州岛剥离朝鲜王朝,正式成为他的辖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