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太子读书_分节阅读_171
当个健康又快乐的闲散宗室,就是长公主对于自己儿子全部的期待了,比起看到儿子有出息,她更愿意看见他活着。当年参与了反抗前朝的闻家人,已经所剩无几,包括了除武帝以外长公主所有的兄弟姐妹。
“你知道司徒家历代驻守北疆的代价是死了多少人吗?不知道,就去给我查!”
真的会死人的。
这与你是太子,是公主子,是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刀剑无眼,在死亡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
闻添和自己的娘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吵,长公主自觉被儿子伤透了心,于是乎,她就有了和谢家差不多的思路——闹到太后面前。长公主是太后的亲女,说话就比谢家要更加不客气一点,她表示,她甚至都要后悔当初答应周皇后,把儿子送去给太子当伴读了。
太后看着女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此前,谢涟和闻添之间,其实从未有过什么过深的交流,他们只能算是同处在一个圈子里看上去像朋友但其实并不熟悉的陌生人。这一回难兄难弟的遭遇,反而迅速让他们之间的友情得到了升温。
被家人拖后腿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两人聚在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之后就开始比惨。一个感慨“成也世家,败也世家”,另外一个勾肩搭背地说“好歹你当时和殿下说的是‘我先回去与家人商量一下’,我可是直接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的,结果转头就被自己亲娘打了脸”。
对于这个年纪的少年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面子,他们可以丢一切东西,却绝对不能在朋友和敌人面前丢脸。
闻添和谢涟的感受可想而知。
反倒是最没有存在感的李怀遇同学,他是唯一一个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在私下里对太子表示了没有办法跟随的人。
因为他害怕。
李怀遇的性格真的很胆小,他自己也不否认。他不跟去的原因,一方面是他真的很害怕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另外一方面他也是怕自己真的上了战场之后,因为自己的胆小而给太子添麻烦。
虽然后者听起来很像是借口,但李怀遇真的是这么想的。
他害怕到甚至不能保证自己在遇到敌人后会做出怎么样一番选择。他一直谨小慎微,面对这种有可能变节的危险,他的选择就是从一开始就不去接触,不给自己任何机会。从根源上把问题给掐灭了。
“孤相信你不会的,”太子拍了拍李怀遇的肩膀,“但孤说这话,不是为了劝你去北疆,是希望你能拥有更多的自信。”
太子本身就没考虑过要带李怀遇去北疆,或者说他就没考虑过带所有的伴读去北疆。
“你们在京城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只是李怀遇,也包括了谢涟与闻添,“之前的围猎军演,你们就一点都没有学到吗?”
——朝中有人好办事!
太子为什么要把自己所有的班底都带走?故意给自己的兄弟降低竞争难度,然后给敌人可趁之机吗?
虽然幕后凶手是前朝余孽,但太子和其他兄弟姐妹的矛盾也并没有被完全解除。就好比太子和三皇子,他们的矛盾来自太后的偏爱,而这是完全不可调和的。毕竟太后只有一个,而人的心都是偏的,避无可避。其他皇子公主固然不会弄死太子,却不见得他们就不会想看太子出丑了。
闻道成……说实话,他也不是那么信任自己的兄弟姐妹,他需要在京城留一部分人,成为他的眼睛他的手,替他从中斡旋,及时调整。
留在京中的三人被说得豪情万丈,没想到他们还能拥有这样的重任。
面对太子的主动放手,长公主和谢家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对于自家孩子没有选择跟随这件事,太子并没有展现出他过去性格里“你既然不站我,那就是我的敌人”的偏执一面。太子真的长大了,变得成熟了,反而他们却还在拿老眼光看人,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为此,在太子领兵去北疆这件事上,长公主和谢家反而出力不少,带着一些补偿心理地肝脑涂地。
嗯,闻道成也不能否认,他明明要留下一部分伴读,却还是对所有伴读提出了一同前往北疆的邀请,为的就是得到如今这样一个欲扬先抑的效果。
或者说是以退为进。
顾乔的很多小招数总是特别地有用。
同月月底,大军开拔,在太子和司徒容的带领下,一路朝着北疆席卷而去,进行了最强有力的一波增援。
本来蛮族已经打起了北疆的主意,以为大启的反应不会如此快。他们在兵临城下,得意扬扬之时,遭到了太子军及时驰援的重创。大启太子闻道成之名,一夜之间传遍了大启和蛮族的内外,让所有人都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和他的强大能力。
闻氏太子,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一年后,西南蛊寨也反了,不过被早有防备的白家又给及时摁死了。本应该在京中教书养伤的白沉白二爷,最终也没能养成,反而是兴奋地上了战场,发现这果然才是治疗百伤的不二良方,至少对于他来说是这样。
两年后,三皇子和长乐王也加入了战场,带着强烈要求一同前往的五公主,她对于当年太子没有带她走而耿耿于怀,誓要证明给太子看,她也可以很厉害。
三年后,五皇子也来到了北疆,活跃在了对敌的战场之上,但让他更出名的还是他追求司徒女将军未果,被温篆怒锤的桃色新闻。五皇子,一个军事鬼才,天生神力,打不过温篆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六年后……
顾乔终于十八岁了。
从繁华热闹的雍畿,到黄沙大漠的北疆,再辗转到了草比腰高的草原。从养尊处优的公子少年,到一骑当千的少将英雄。小时候的顾乔打死都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灰头土脸地趴在敌军深处,度过自己十八岁的生辰。甚至他都已经忘记这一天是他的生辰了。
“你知道司徒家历代驻守北疆的代价是死了多少人吗?不知道,就去给我查!”
真的会死人的。
这与你是太子,是公主子,是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刀剑无眼,在死亡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
闻添和自己的娘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吵,长公主自觉被儿子伤透了心,于是乎,她就有了和谢家差不多的思路——闹到太后面前。长公主是太后的亲女,说话就比谢家要更加不客气一点,她表示,她甚至都要后悔当初答应周皇后,把儿子送去给太子当伴读了。
太后看着女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此前,谢涟和闻添之间,其实从未有过什么过深的交流,他们只能算是同处在一个圈子里看上去像朋友但其实并不熟悉的陌生人。这一回难兄难弟的遭遇,反而迅速让他们之间的友情得到了升温。
被家人拖后腿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两人聚在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之后就开始比惨。一个感慨“成也世家,败也世家”,另外一个勾肩搭背地说“好歹你当时和殿下说的是‘我先回去与家人商量一下’,我可是直接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的,结果转头就被自己亲娘打了脸”。
对于这个年纪的少年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面子,他们可以丢一切东西,却绝对不能在朋友和敌人面前丢脸。
闻添和谢涟的感受可想而知。
反倒是最没有存在感的李怀遇同学,他是唯一一个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在私下里对太子表示了没有办法跟随的人。
因为他害怕。
李怀遇的性格真的很胆小,他自己也不否认。他不跟去的原因,一方面是他真的很害怕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另外一方面他也是怕自己真的上了战场之后,因为自己的胆小而给太子添麻烦。
虽然后者听起来很像是借口,但李怀遇真的是这么想的。
他害怕到甚至不能保证自己在遇到敌人后会做出怎么样一番选择。他一直谨小慎微,面对这种有可能变节的危险,他的选择就是从一开始就不去接触,不给自己任何机会。从根源上把问题给掐灭了。
“孤相信你不会的,”太子拍了拍李怀遇的肩膀,“但孤说这话,不是为了劝你去北疆,是希望你能拥有更多的自信。”
太子本身就没考虑过要带李怀遇去北疆,或者说他就没考虑过带所有的伴读去北疆。
“你们在京城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只是李怀遇,也包括了谢涟与闻添,“之前的围猎军演,你们就一点都没有学到吗?”
——朝中有人好办事!
太子为什么要把自己所有的班底都带走?故意给自己的兄弟降低竞争难度,然后给敌人可趁之机吗?
虽然幕后凶手是前朝余孽,但太子和其他兄弟姐妹的矛盾也并没有被完全解除。就好比太子和三皇子,他们的矛盾来自太后的偏爱,而这是完全不可调和的。毕竟太后只有一个,而人的心都是偏的,避无可避。其他皇子公主固然不会弄死太子,却不见得他们就不会想看太子出丑了。
闻道成……说实话,他也不是那么信任自己的兄弟姐妹,他需要在京城留一部分人,成为他的眼睛他的手,替他从中斡旋,及时调整。
留在京中的三人被说得豪情万丈,没想到他们还能拥有这样的重任。
面对太子的主动放手,长公主和谢家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对于自家孩子没有选择跟随这件事,太子并没有展现出他过去性格里“你既然不站我,那就是我的敌人”的偏执一面。太子真的长大了,变得成熟了,反而他们却还在拿老眼光看人,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为此,在太子领兵去北疆这件事上,长公主和谢家反而出力不少,带着一些补偿心理地肝脑涂地。
嗯,闻道成也不能否认,他明明要留下一部分伴读,却还是对所有伴读提出了一同前往北疆的邀请,为的就是得到如今这样一个欲扬先抑的效果。
或者说是以退为进。
顾乔的很多小招数总是特别地有用。
同月月底,大军开拔,在太子和司徒容的带领下,一路朝着北疆席卷而去,进行了最强有力的一波增援。
本来蛮族已经打起了北疆的主意,以为大启的反应不会如此快。他们在兵临城下,得意扬扬之时,遭到了太子军及时驰援的重创。大启太子闻道成之名,一夜之间传遍了大启和蛮族的内外,让所有人都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和他的强大能力。
闻氏太子,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一年后,西南蛊寨也反了,不过被早有防备的白家又给及时摁死了。本应该在京中教书养伤的白沉白二爷,最终也没能养成,反而是兴奋地上了战场,发现这果然才是治疗百伤的不二良方,至少对于他来说是这样。
两年后,三皇子和长乐王也加入了战场,带着强烈要求一同前往的五公主,她对于当年太子没有带她走而耿耿于怀,誓要证明给太子看,她也可以很厉害。
三年后,五皇子也来到了北疆,活跃在了对敌的战场之上,但让他更出名的还是他追求司徒女将军未果,被温篆怒锤的桃色新闻。五皇子,一个军事鬼才,天生神力,打不过温篆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六年后……
顾乔终于十八岁了。
从繁华热闹的雍畿,到黄沙大漠的北疆,再辗转到了草比腰高的草原。从养尊处优的公子少年,到一骑当千的少将英雄。小时候的顾乔打死都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灰头土脸地趴在敌军深处,度过自己十八岁的生辰。甚至他都已经忘记这一天是他的生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