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太子读书_分节阅读_2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真的很不合常理,温篆虽曾短暂地和顾乔并称过“雍畿双童”,但两人当时应该并没有交集,再后来顾乔沉寂了,他俩就更不可能认识了。这么高调地相携而来,不应该啊。
    温篆在开考前找上顾乔时,顾乔其实也这么奇怪过,他不记得自己和温篆有过什么交集。
    但温篆想来拜访的帖子,就明晃晃地摆在他眼前的桌子上。
    最终,顾乔还是点头答应了,毕竟他小时候最想做的事之一,就是找个机会认识一下温家的公子篆。
    温篆年不过十五,已出落得十分优秀。他和他那个当尚书的祖父有不少相似之处,均是细目长眉,唇角上扬,像极了一只长袖善舞的老狐狸,谁也不得罪,谁也能交好。
    “我知道你,但我们以前确实没有过交集。”温公子很贴心,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地给顾乔解了惑,免得顾乔继续瞎琢磨。他不慌不忙,先低头抿了口国公府待客用的花茶,微微眯眼,更加确定了心中所想,然后才道:“我来此,只是想与世子解释一件事。”
    “何事?”
    温篆没急着说答案,只是先反问了个问题:“不知世子对最近京中文人圈甚嚣尘上的传言,可有所耳闻?”
    顾乔还真就不知道。他不管是穿成太子,还是穿回自己身上,都没怎么和外界接触过,一门心思都用在了接收新知识上,虽有心向外界拓展,却还没有来得及找到时间。但温篆不会无故提起,所以顾乔的回答是:“我可以现在知道一下。”
    然后,温篆就把他从赵光那里听来的传闻,大略和顾乔说了。
    “我知道传言做不得真……”
    以温篆对太子的了解,顾乔补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根本不是什么“有可能”。就拿他在国公府喝的这花茶来举例,这是一般权贵都很少能够喝到的稀有贡茶。可见顾乔对于太子来说,真的很重要。虽然温篆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这两个本不该有交集的人是怎么建立起的联系,但温篆本就不是好奇心有多重的人。
    他不关心过程,只重视结果。
    如今的结果就是:“有人想看你我反目——”
    “——但我又为什么要如他所愿呢?”看上去温润如玉的温公子,其实也是个反骨仔,要不然他也不会入了脾气火爆的太子的眼。在顾乔惊讶的表情里,温篆又一字一顿地做了最后的补充:“我看上去很像个傻逼吗?”
    顾乔最终也没忍住笑,一边笑,一边摇了摇头。看来温公子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呀,他想着。虽然温篆和他过去想象里陌上人如玉的翩翩佳公子不同,但这样的温篆,他反而更喜欢了。
    巧了不是,温篆也一直对顾乔印象良好:“很遗憾当年我们没有来得及认识,但现在应该也不算晚。重新介绍一下,我叫温篆,暂时还没有字。我小时候就读过世子写的小诗,童趣盎然,清晰俊逸。对世子可谓神交已久,不知道世子可否赏个脸?”
    温篆要是想让一个人喜欢自己,就真的可以做到滴水不漏,让人如沐春风,很快他和顾乔就要无话不谈了。
    两人说着说着,不可避免地谈到了即将到来的伴读考试,顺其自然地,温篆对顾乔发出了保结的邀请。
    顾乔也正在为这个发愁,虽然太子殿下说不用担心,他会搞定,但顾乔还是私心想着,若自己可以做到,也就不用麻烦太子再为他奔波。
    然后,就有了今日贡院门口那惊掉人下巴的一幕。
    其他伴读的立场不好说,但至少在眼下他们是站在同一条线上的,他们都是太子对外的脸面,不能叫心怀叵测之人看了笑话去。
    钟声一过,制科考试正式开始。
    差役先是发了一圈草稿纸,然后才发了试卷,最后亲眼监督着考生把姓名、籍贯填写了上去,确定和考生本身的信息一一对应,无人冒替,这才作罢。
    考试真的很严格。
    刚刚还有心思讨论八卦的考生们,如今一个个神情紧张,如临大敌,心中再无旁骛,只抓紧时间通读起了考卷。
    读卷不过短短几分钟,有人大喜过望,亦有人眼含绝望。
    制科考试的范畴种类繁多,达到了八十余种,都是随时随地按照朝廷的需求来表立名目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称呼。好比朝廷需要治国的人才,就开个“文以经国”;打仗需要人才了,那就开个“武足安边”。总之,随意得很。
    因为是针对性十分强的考试,以务实为主,考官在出卷时的发挥也是天马行空。出题范围虽然说是以九经、正史等为主,但其实还是几乎等于所有有过记录的圣贤书。
    考生们通读一遍考卷,就是为了先心里大致有个数,确定一下自己到底看没看过。
    卷面一共六道大题,三经三史。
    乍一看,这回出的题都出自常见经史,包括了《春秋公羊传》《论语》《汉书》以及《诗经》等著作,就没有人不知道的。但仔细深究才会发现,一旦到了需要把答案精确到具体出自书本里的哪个篇幅片段时,就很要人命了。
    但这是答题的规矩,一开头,就要先写出题干的出处。
    这也是有不少人沮丧的原因,这回制科的考试,考得有点冷门。
    顾乔倒是觉得自己的运气不错,因为考的恰好都是他看过的,而他又因为特殊的经历被锻炼出来了过目不忘的能力,几乎不假思索,就已经能下笔如有神地写好每一题的出处。
    第一题为《春秋公羊传》中的《王者不治夷狄》,何休所注。
    第二题为《论语子路篇》中的《礼仪信足以成德》,包咸注。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