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节
阿玖盈盈站着,一脸调皮笑容,“我偶尔路过的,不小心踢翻椅子,惊扰了祖父祖母,对不住,对不住。”裴二爷和林幼辉见她不承认偷听,谎话说的很像真的,嘴角都有了笑意。阿玖,小淘气,小调皮。
方夫人心疼的说道:“祖父祖母经历过多少风雨了,哪会被惊扰。倒是囡囡,冷不丁的响了那么一声,吓着没有?”阿玖笑嘻嘻摇头,“没有,我胆子可大了,吓不着的。”
裴阁老招手叫过阿玖,仔细打量着她,“囡囡明年才及笄,今年还是孩子,自在玩耍,不必存了心事。”阿玖乖巧点头,“是,祖父。”
祖父祖母、父母,看向阿玖的目光中满是怜惜。阿玖在裴家还能过上一年的逍遥日子,明年便会被卫王那臭小子给抢走了。
阿玖跟着祖母、母亲进宫拜见过章皇后,卫王也到玖宁街来拜见过裴家长辈,皇家和裴家,在这桩婚事上算是达成了共识。
章皇后被卫王千交代万嘱咐的,见了阿玖,还算和颜悦色。她夸奖了阿玖几句,亲手把一个镶金刚石的黄金手链戴在阿玖腕上,“你师哥说你喜欢石头,这是他费了好大功夫,专程为你寻来的。”章皇后微笑说道。
阿玖彬彬有礼的道了谢。
卫王到了裴家,长辈们都待他比从前和气,哥哥们则是把他当自己人,教给他许多秘诀。卫王专注的听着,恨不得拿支笔记录下来,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六哥,有你们,那什么夏行人、贾郎中,我都不必理会了!
六哥裴瑅特地告诉卫王,“我们兄妹几个,都很尊敬外祖父外祖母,还有大舅舅二舅舅。外祖父外祖母慈爱,大舅舅渊博,二舅舅风趣,我们兄妹三人到了银锭桥,个个如鱼得水。”
从此以后,卫王刻意讨好的老臣子当中,除了裴阁老,又添了林尚书。林尚书不像裴阁老似的爱板着脸,他性子是活泼的,也爱跟小辈一起说说笑笑。卫王去过工部几回,林尚书很善良的告诉他,“妻子,其实就是最亲密的好友,腻友。殿下,夫妻恩爱,伉俪情深,这是莫大的福气。”
“腻友。”卫王慢慢咀嚼着这两个字,心醉了。腻友,小师妹会是我的腻友,我也是她的腻友,我俩整天腻在一起……
卫王心醉了,脸红了,林尚书觉着他样子有点傻,很体贴的把他推了出去,“殿下,回罢。”你分分场合行不行啊,要发傻赶紧回宫。
卫王被林尚书撵出来,缓缓策马回宫。天空飘落下细细的雨丝,他却跟丝毫没有知觉似的,还是如痴如醉的,不知在想着什么心事。可怜他身边的锦衣卫也不敢催他,只好陪着他一起淋雨。
雨慢慢下的大了,卫王还是慢悠悠的,眼神越来越迷离。腻友,腻在一起的好友,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会和小师妹整天腻在一起,再也不分开……
小师妹,从你四岁零四个月的时候认识你开始,十年过去了。这十年里头,十哥哪回想见你,不是费尽心思?终于要迎娶你为我的王妃,我的妻,小师妹,今后咱俩终生厮守,不离不弃。
作者有话要说:
章皇后已经有两个成年儿子,废了她,她的亲生儿子怎么办?皇帝只要还顾及太子和卫王,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
皇后的自称,在《明史.后妃传》里是“妾”,没有“臣妾”这称呼。
正式典籍中,“臣妾”这个称呼有,但是出现的次数很少。这个称呼本身有问题,“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臣和妾放在一起称呼,怪异。
宋朝的太后自称“老身”,这是典籍里有写到的。明朝的太后应该是自称“吾”,没见过“老身”,也没见过“本宫”“哀家”。
皇子在正式的场合,叫他爹一样是叫“陛下”。
我写文的时候,平时大多是“你”“我”,只有到比较郑重的场合,或者两人初次见面还不太熟的时候,才会用到“仆”“妾”这样的自称。
古人的真实生活情形其实谁也不知道,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写。
第118章 兄弟
雨下的越来越大,随行的锦衣卫首领本想请示下是否要换车轿的。不过,看着卫王神游天外的表情,他很知趣的没有开口打扰,而是让兵士为卫王撑起青绸大伞。大伞下的卫王眼神温柔迷离,跟着他的锦衣卫首领和兵士却是被雨水直灌到甲胄之中,透心凉。
“殿下莫要生病才好。”锦衣卫首领自己冻的嘴唇发青,心里却惦记着卫王。他是被派来随侍卫王的,卫王若是淋雨生病,他脱不了干系。
安安生生回到了宫里,锦衣卫人人松了一口气,各自奔回去换衣裳。
一场秋雨过后,卫王还是是活蹦乱跳的,年迈的章皇后却是卧床不起。她一病倒,六宫嫔妃、已经出阁的宁寿公主、福寿公主等,都在身边侍疾,卫王也早晚过来问安,心中颇为焦急。
“阿锬……阿锦……”病床上的章皇后,面色苍老疲惫,眼睛紧闭,却不断叫着两个孙子的名字。阿锬,阿锦,是太子两个儿子的小名。宁寿公主一边替章皇后敷着额头的巾帕,一边流下泪来,“她是想孙子了。”福寿公主也想哭,“大哥去南京,这都多少年了?”儿子也见不着,孙子也见不着,她真的是很苦。
皇帝遣内侍来慰问过,自己没有亲自过来。卫王忍耐了两天,到了第三天上,怒发冲冠,硬拉着皇帝往坤宁宫走。皇帝慢悠悠走着,没头没脑说道:“小十,你莫后悔。”卫王诧异转头看他,“看望我娘,有什么好后悔的?”皇帝笑了笑,“好好走路,被人看见,像什么样子。”卫王有些不好意思的放开他,小声咕哝,“您自己走吧。”
皇帝和卫王到了章皇后的寝殿,只见外边满满当当的全是人,从邱贵妃起,端妃敬妃贤妃德妃等人全在,还有些品级不高的嫔妃,嫔妃再各自带着宫女,真是济济一堂。另外还有出了阁的公主们,包括新婚不久的九公主,和几个在京的王妃。皇帝一来,妃嫔们、公主们、王妃们都迎上来行礼问安,皇帝皱皱眉,直接往里间走去。卫王紧跟在皇帝身后,也进去了。
里间只有宁寿公主、福寿公主和几个贴身服侍的宫女在。见到皇帝,宁寿公主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您快来看看。”皇帝慢慢走到床前,病床上的章皇后脸色黄黄的,一眼看上去,毫无生气。
卫王很有眼色的给皇帝端了把椅子放在床头,“爹,您坐这儿。”扶着皇帝坐下,柔声道:“您陪娘说说话,好不好?您说一句,比我们说一百句一千句都管用。”皇帝微笑,“好,小十,爹依你。”
皇帝低头看看章皇后,眼中闪过丝怜悯。这是自己的原配妻子,年纪时候曾经恩爱过,缠绵过,她才嫁给自己的那年,只有十七岁,水灵灵的像一朵鲜花。这会儿可是不成了,老了,老了。
自己的头三个孩子,都是她生的。成亲头一年她便怀上了孩子,那是个男孩儿,可惜流产了,没生下来,她也因为流产伤了身子,好几年没怀上。那几年,她急,自己也急,夫妻两个一到晚上就……
皇帝眼光柔和了。后来她终于怀了孕,生下长子,自己有了嫡长子,欣喜若狂。接下来她又生了宁寿、福寿,眼看着两个都是女儿,她年纪也大了,便劝自己纳淑女以广子嗣,老二、老三、老四,一个又一个的儿子接着出生,多么兴旺。
她人到中年的时候居然又怀了身孕,十月怀胎期满,瓜熟蒂落,生下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那是天庆元年,那年黄河水清,天降祥瑞,小十便是出生在那一年。
小十,从生下来就有福气啊。
皇帝想着往事,心渐渐变的柔软。
章皇后困难的睁开眼睛,“陛下……”她颤声叫着皇帝,目光中满是乞求之色,“陛下,我睡里梦里,想的都是儿孙,能让我再看看老大和阿锬、阿锦么?”
“陛下,哪怕让他们回来陪我喝杯寿酒,明年开了春儿再回南京,也行啊。”章皇后声音弱弱的,听在耳中,令人生起不忍之心。
卫王和宁寿公主、福寿公主都惴惴不安的看向皇帝。
皇帝微微一笑,“好,依你。”
今天的皇帝,特别好说话。
章皇后流下热泪,哽咽道:“谢陛下成全。”皇帝声音温和,“好生养着,快些好了。不然儿孙们回来,见你病着,岂不担心?还有两个丫头和小十,也是晚晚睡不安稳。”章皇后连连点头,“是,陛下。”
召太子一家人回京城陪章皇后共度千秋节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太子是留在京城还是派往南京,这既是国事也是家事,皇帝做了决定之后,大臣之中无一人有异言。皇帝和太子是亲父子,皇帝想让太子回京,那就回呗,谁敢有二话。
其实,大臣们当中,有很多人根本不愿意让太子回来。这当中也没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就是只想让要一个领导,不想要两个上司。
方夫人心疼的说道:“祖父祖母经历过多少风雨了,哪会被惊扰。倒是囡囡,冷不丁的响了那么一声,吓着没有?”阿玖笑嘻嘻摇头,“没有,我胆子可大了,吓不着的。”
裴阁老招手叫过阿玖,仔细打量着她,“囡囡明年才及笄,今年还是孩子,自在玩耍,不必存了心事。”阿玖乖巧点头,“是,祖父。”
祖父祖母、父母,看向阿玖的目光中满是怜惜。阿玖在裴家还能过上一年的逍遥日子,明年便会被卫王那臭小子给抢走了。
阿玖跟着祖母、母亲进宫拜见过章皇后,卫王也到玖宁街来拜见过裴家长辈,皇家和裴家,在这桩婚事上算是达成了共识。
章皇后被卫王千交代万嘱咐的,见了阿玖,还算和颜悦色。她夸奖了阿玖几句,亲手把一个镶金刚石的黄金手链戴在阿玖腕上,“你师哥说你喜欢石头,这是他费了好大功夫,专程为你寻来的。”章皇后微笑说道。
阿玖彬彬有礼的道了谢。
卫王到了裴家,长辈们都待他比从前和气,哥哥们则是把他当自己人,教给他许多秘诀。卫王专注的听着,恨不得拿支笔记录下来,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六哥,有你们,那什么夏行人、贾郎中,我都不必理会了!
六哥裴瑅特地告诉卫王,“我们兄妹几个,都很尊敬外祖父外祖母,还有大舅舅二舅舅。外祖父外祖母慈爱,大舅舅渊博,二舅舅风趣,我们兄妹三人到了银锭桥,个个如鱼得水。”
从此以后,卫王刻意讨好的老臣子当中,除了裴阁老,又添了林尚书。林尚书不像裴阁老似的爱板着脸,他性子是活泼的,也爱跟小辈一起说说笑笑。卫王去过工部几回,林尚书很善良的告诉他,“妻子,其实就是最亲密的好友,腻友。殿下,夫妻恩爱,伉俪情深,这是莫大的福气。”
“腻友。”卫王慢慢咀嚼着这两个字,心醉了。腻友,小师妹会是我的腻友,我也是她的腻友,我俩整天腻在一起……
卫王心醉了,脸红了,林尚书觉着他样子有点傻,很体贴的把他推了出去,“殿下,回罢。”你分分场合行不行啊,要发傻赶紧回宫。
卫王被林尚书撵出来,缓缓策马回宫。天空飘落下细细的雨丝,他却跟丝毫没有知觉似的,还是如痴如醉的,不知在想着什么心事。可怜他身边的锦衣卫也不敢催他,只好陪着他一起淋雨。
雨慢慢下的大了,卫王还是慢悠悠的,眼神越来越迷离。腻友,腻在一起的好友,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会和小师妹整天腻在一起,再也不分开……
小师妹,从你四岁零四个月的时候认识你开始,十年过去了。这十年里头,十哥哪回想见你,不是费尽心思?终于要迎娶你为我的王妃,我的妻,小师妹,今后咱俩终生厮守,不离不弃。
作者有话要说:
章皇后已经有两个成年儿子,废了她,她的亲生儿子怎么办?皇帝只要还顾及太子和卫王,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
皇后的自称,在《明史.后妃传》里是“妾”,没有“臣妾”这称呼。
正式典籍中,“臣妾”这个称呼有,但是出现的次数很少。这个称呼本身有问题,“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臣和妾放在一起称呼,怪异。
宋朝的太后自称“老身”,这是典籍里有写到的。明朝的太后应该是自称“吾”,没见过“老身”,也没见过“本宫”“哀家”。
皇子在正式的场合,叫他爹一样是叫“陛下”。
我写文的时候,平时大多是“你”“我”,只有到比较郑重的场合,或者两人初次见面还不太熟的时候,才会用到“仆”“妾”这样的自称。
古人的真实生活情形其实谁也不知道,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写。
第118章 兄弟
雨下的越来越大,随行的锦衣卫首领本想请示下是否要换车轿的。不过,看着卫王神游天外的表情,他很知趣的没有开口打扰,而是让兵士为卫王撑起青绸大伞。大伞下的卫王眼神温柔迷离,跟着他的锦衣卫首领和兵士却是被雨水直灌到甲胄之中,透心凉。
“殿下莫要生病才好。”锦衣卫首领自己冻的嘴唇发青,心里却惦记着卫王。他是被派来随侍卫王的,卫王若是淋雨生病,他脱不了干系。
安安生生回到了宫里,锦衣卫人人松了一口气,各自奔回去换衣裳。
一场秋雨过后,卫王还是是活蹦乱跳的,年迈的章皇后却是卧床不起。她一病倒,六宫嫔妃、已经出阁的宁寿公主、福寿公主等,都在身边侍疾,卫王也早晚过来问安,心中颇为焦急。
“阿锬……阿锦……”病床上的章皇后,面色苍老疲惫,眼睛紧闭,却不断叫着两个孙子的名字。阿锬,阿锦,是太子两个儿子的小名。宁寿公主一边替章皇后敷着额头的巾帕,一边流下泪来,“她是想孙子了。”福寿公主也想哭,“大哥去南京,这都多少年了?”儿子也见不着,孙子也见不着,她真的是很苦。
皇帝遣内侍来慰问过,自己没有亲自过来。卫王忍耐了两天,到了第三天上,怒发冲冠,硬拉着皇帝往坤宁宫走。皇帝慢悠悠走着,没头没脑说道:“小十,你莫后悔。”卫王诧异转头看他,“看望我娘,有什么好后悔的?”皇帝笑了笑,“好好走路,被人看见,像什么样子。”卫王有些不好意思的放开他,小声咕哝,“您自己走吧。”
皇帝和卫王到了章皇后的寝殿,只见外边满满当当的全是人,从邱贵妃起,端妃敬妃贤妃德妃等人全在,还有些品级不高的嫔妃,嫔妃再各自带着宫女,真是济济一堂。另外还有出了阁的公主们,包括新婚不久的九公主,和几个在京的王妃。皇帝一来,妃嫔们、公主们、王妃们都迎上来行礼问安,皇帝皱皱眉,直接往里间走去。卫王紧跟在皇帝身后,也进去了。
里间只有宁寿公主、福寿公主和几个贴身服侍的宫女在。见到皇帝,宁寿公主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您快来看看。”皇帝慢慢走到床前,病床上的章皇后脸色黄黄的,一眼看上去,毫无生气。
卫王很有眼色的给皇帝端了把椅子放在床头,“爹,您坐这儿。”扶着皇帝坐下,柔声道:“您陪娘说说话,好不好?您说一句,比我们说一百句一千句都管用。”皇帝微笑,“好,小十,爹依你。”
皇帝低头看看章皇后,眼中闪过丝怜悯。这是自己的原配妻子,年纪时候曾经恩爱过,缠绵过,她才嫁给自己的那年,只有十七岁,水灵灵的像一朵鲜花。这会儿可是不成了,老了,老了。
自己的头三个孩子,都是她生的。成亲头一年她便怀上了孩子,那是个男孩儿,可惜流产了,没生下来,她也因为流产伤了身子,好几年没怀上。那几年,她急,自己也急,夫妻两个一到晚上就……
皇帝眼光柔和了。后来她终于怀了孕,生下长子,自己有了嫡长子,欣喜若狂。接下来她又生了宁寿、福寿,眼看着两个都是女儿,她年纪也大了,便劝自己纳淑女以广子嗣,老二、老三、老四,一个又一个的儿子接着出生,多么兴旺。
她人到中年的时候居然又怀了身孕,十月怀胎期满,瓜熟蒂落,生下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那是天庆元年,那年黄河水清,天降祥瑞,小十便是出生在那一年。
小十,从生下来就有福气啊。
皇帝想着往事,心渐渐变的柔软。
章皇后困难的睁开眼睛,“陛下……”她颤声叫着皇帝,目光中满是乞求之色,“陛下,我睡里梦里,想的都是儿孙,能让我再看看老大和阿锬、阿锦么?”
“陛下,哪怕让他们回来陪我喝杯寿酒,明年开了春儿再回南京,也行啊。”章皇后声音弱弱的,听在耳中,令人生起不忍之心。
卫王和宁寿公主、福寿公主都惴惴不安的看向皇帝。
皇帝微微一笑,“好,依你。”
今天的皇帝,特别好说话。
章皇后流下热泪,哽咽道:“谢陛下成全。”皇帝声音温和,“好生养着,快些好了。不然儿孙们回来,见你病着,岂不担心?还有两个丫头和小十,也是晚晚睡不安稳。”章皇后连连点头,“是,陛下。”
召太子一家人回京城陪章皇后共度千秋节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太子是留在京城还是派往南京,这既是国事也是家事,皇帝做了决定之后,大臣之中无一人有异言。皇帝和太子是亲父子,皇帝想让太子回京,那就回呗,谁敢有二话。
其实,大臣们当中,有很多人根本不愿意让太子回来。这当中也没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就是只想让要一个领导,不想要两个上司。